一、海上拖航合同的种类
(一)按起拖地和目的地区分
1.沿海拖航合同
即起拖地和目的地均位于同一国境内的海上拖航合同。不少国家的法律规定,沿海拖航只能由其本国的拖船经营。根据《海商法》第4条规定,我国港口之间的海上拖航,“由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船舶经营,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非经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外国籍船舶不得经营我国港口之间的拖航”。
2.国际海上拖航合同
即起拖地和目的地位于不同国家的海上拖航合同。
(二)按拖航费的计收方式区分
1.日租型海上拖航合同
即在海上拖航的时间,按双方约定的拖船日租金率计收拖航费的海上拖航合同。
2.承包型海上拖航合同
即拖航费为双方约定的一笔拖航金额的海上拖航合同。有的承包型海上拖航合同中,同时规定海上日租金率,作为党被拖方在起拖地延误起拖和目的地延误解拖,以及因拖航过程中的延误,而向承拖方支付损失赔偿金发热计算标准。
二、海上拖航合同的性质
一般认为,在海商法领域,海上拖航合同是一种独立的合同。一般情况下,它不同于海上运输合同。主要表现在:第一海上运输合同的标的是运送货物,货物装于作为运输工具的船舶上;在海上拖航情况下,拖航合同的标的是被拖物,它并不装于拖船或者被拖的驳船上,而是与拖船用索具或者其他特定装置连接。第二,在海上货物运输情况下,承运人不但提供运力,而且负责货物的装船、搬移、积载、运输、照料、保管与卸载;海上拖航合同的承拖方只负责提供拖力,对被拖物视为一个整体承担过失或者不完全过失,甚至不负过失责任。
海上拖航中的责任划分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承拖方与被拖方之间的责任划分原则,包括指挥原则和过失原则。同时,也讨论了承拖方、被拖方与第三方之间的损害赔偿责任以及承拖方的免责事由。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我国海商法关于承拖方免责的相关规定。
国际上关于承拖方在拖航过程中是否享有免责权利的不同规定。包括不同合同格式的不同规定以及我国海商法对承拖方免责权利的规定。根据《海商法》第162条,承拖方在特定情况下不承担赔偿责任,包括在驾驶管理过程中的过失和人命救助时的过失。这些规定属于规范性规定,
拖航,指用拖轮牵引各类非自航移动式钻井平台及其它勘探装置在海上航行的作业。承拖方在起拖前和起拖当时,应当谨慎处理,使拖轮处于适航、适拖状态,妥善配备船员,配置拖航索具和配备供应品以及该航次必备的其他装置、设备。承拖方应当按合同约定的港口将被拖物交付被
海上拖航合同,就法律性质而言,是一种由承托方提供拖力以实现将被拖物从一地移至另一地的一种劳务合同。无论是海上拖航合同还是海上运输合同,订立合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货物或相关物品的移位。但是,海上拖航合同与海上运输合同相比较,又有两点重要的不同:。在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