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船疏忽一直持续到碰撞时刻的原则,又称疏忽对等原则。它指的是碰撞双方在发生碰撞之前一直存在疏忽,各方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碰撞的发生。由于难以或无法确定两船过失的比例,因此责任会被平均分担。
该原则是根据《碰撞公约》第4条确立的,在无法确定各方过失程度比例的特殊情况下适用。尽管在确定互有过失碰撞中责任分担比例方面仍具有其生命力,但国际海运界也广泛运用该原则。我国《海商法》第169条第2款也采用了这一特殊标准来确认过失。
船舶发生碰撞事故的原因是由于一方的过失所造成的,因此受损一方的全部损失应由过失一方的船舶负责。
这一原则在国际上得到了统一的适用。例如,当船舶在港口内航行时碰撞了停靠在码头旁或系泊于浮筒上的船舶,停泊的船舶所受到的损失应由航行的船舶负责赔偿。
双方无过失责任是指碰撞发生时没有人为因素的存在,碰撞是由客观原因或者未知原因造成的。
客观原因可能来自不可抗力,也可能是意外事故所致。在双方无过失的碰撞中,遭受损害的一方应自行承担损失。
航行中产生的额外费用,包括港口费、船员工资和给养等船舶消耗费用、船舶修理费、货物灭失损失费、运费损失费、特殊费用和保险费等。同时,文章还明确了不能列入共同海损的费用范围。
船舶污染责任保险的定义与特点。该保险旨在针对船舶上燃油、载运油品等泄漏造成的污染损害,由船舶所有者或管理者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其特点是船东可单独投保,保险责任范围扩大,费率制定更加科学合理,以及赔偿责任限额增加。该保险为船东提供更全面、可靠的保障,并有
利比里亚易迅航运公司与巴拿马金光海外私人经营有限公司之间的船只碰撞案件。案件涉及两艘船只“易迅”轮和“延安”轮在特定海域发生碰撞,导致“易迅”轮沉没和“延安”轮受损。原告提出了海事请求权保全申请,天津海事法院裁定准许并扣押了被告的船只。被告提供了担保
我国法律对不同类型案件的审结期限的规定。简易案件应在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一审案件应在六个月内审结,必要时可延长。民事判决上诉案件审理期限为三个月。此外,还有针对不同类型案件的特定审结期限,如船舶碰撞、共同海损案件为一年,涉外民事案件则不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