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
时间:2024-06-02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所谓的海难救助是指发生了海难,而路过的船只自愿的进行帮助。而我国法律规定对于自愿救助的船只有报酬的请求权,但是报酬的具体金额由双方协商决定。相信很多朋友对这个问题并不了解,今天手心律师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海难救助报酬的法律问题
一、报酬数额的规定
报酬数额是拾得人请求报酬权利的重要内容,也是相关立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各国及地区在立法上一般采用比例来规定报酬数额,而不是固定具体数额,以增加法律的适应性。然而,在比例数额规定上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德国民法典第971条规定,对于物品价值在一千马克以下的,报酬为百分之五,超过此数部分,价值的百分之三;对于动物的价值,报酬为百分之三。日本遗失物法第4条规定,受物件返还者应支付不少于物件价格百分之五、不多于物件价格百分之二十的酬劳给拾得人。中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805条规定,拾得人对于所有人,有权请求物品价值十分之三的报酬。报酬比例数额应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习惯等因素来确定,既不能过低以至于拾得人觉得返还不划算,也不能过高以至于损害失主的权益。应在拾得人与失主之间寻找利益平衡点,使双方的利益在最大可能程度内得到实现。如果拾得的物品是金钱或通过拍卖变为金钱,可以按照金额的相应比例计算报酬。如果拾得的物品不是金钱,而是原物返还时,应根据比例来计算估价。如果拾得的物品是可分割的种类物品,也可以根据价格比例来作为报酬。对于难以衡量价值的遗失物,例如有情感价值的照片、书信、有证明价值的证书或其他只对失主有价值而对拾得人价值不大的物品,可以要求有受领人支付适当数额的酬金。所谓的“适当”应根据给付义务人的资力、身份、地位、感情程度等因素来决定物品的价额,并以此确定报酬的数额。
二、关于悬赏金额
如果失主在物品遗失后通过悬赏广告寻找,并且广告中承诺的报酬与法定报酬有差异,应当认为两项请求权并存。但是,拾得人是因为一项行为同时获得两项请求权,并且都以将遗失物归还给失主为现实目的,所以拾得人只能选择行使其中一项权利,而不能同时行使。如果酬金数额不明确,不影响悬赏广告的法律效力,例如“必有重谢”、“当面酬谢”等。根据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行为人因为自己付出劳动有权获得报酬。同时,应该考虑指定行为的内容、性质、完成该指定行为所需劳力和费用、交易惯例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双方在广告完成之后可以自行协商决定报酬。如果酬金大于费用,酬金可以包容费用。
三、交通机构
所谓报酬请求权的限制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某些拾得人不能享有遗失物拾得报酬请求权。这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职责所在,某些拾得人享有报酬请求权将与弘扬高尚道德相违背,因此各国立法都对此加以限制。例如,日本遗失物法规定,公法人不得请求报酬金;德国民法典规定,公立机关或为公共交通服务的交通机构的公务员在工作场合拾得遗失物时,不得请求报酬;瑞士民法典第722条第3款规定,住房、承租人或公共场所管理机关在其住宅内或在其管理的公共场所拾得遗失物,无拾得报酬请求权。我认为,在中国的立法中也应对遗失物拾得报酬请求权进行限制,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规定。具有维护公共财产安全义务的公民在执行职务过程中拾得遗失物时,不应享有报酬请求权。这些拾得人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服务,因此不应获得报酬。例如,公安机关具有维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义务,如果他们享有报酬请求权显然是不合适的。第二种情况是没有尽归还拾得物品的相关义务的拾得人不享有获得报酬的权利。如果拾得人侵占遗失物,违反了应尽的义务,例如通知、报告、保管、交付义务,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那么他将失去费用补偿请求权和报酬请求权。
四、报酬请求权的放弃
请求报酬是一种权利,权利当然可以放弃。在现实生活中,拾得人无偿将遗失物归还给失主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种行为应该得到支持。综上所述,中国应该确立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制度。现在应该研究的是如何完善这一制度,而不是是否要确立。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在海难救助中的适用
“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在海难救助中的适用。这一原则要求救助行为必须取得实际效果,救助人才能请求报酬。该原则包含直接效果、间接效果和无形效果三种情况。在确定救助报酬时,应综合考虑各种效果,确保救助人的权益得到合理保障。
-
救助合同中的报酬支付原则
救助合同中的报酬支付原则。救助合同分为雇佣救助合同和”无效果,无报酬”救助两种形式。前者按人力、设备和时间计算报酬,后者仅在救助成功时才有报酬支付。同时提到了常见的海上救助格式合同,如英国劳合社的”劳氏救助标准合同格式”。
-
海难救助的定义和概述
海难救助的定义、概述、管辖规定以及构成要件。海难救助是指在任何水域中对遭遇海难的船舶、货物等进行救助的行为。管辖规定包括专属管辖、地域管辖和有管辖权争议案件的管辖。海难救助的构成要件包括救助发生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被救物必须是法律所认可的救助
-
海难救助合同的定义和范围
海难救助合同的定义和范围,包括合同的形式、订立时间和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海难救助合同是指救助方与被救助方在海上或相关水域对遇险船舶和其他财产进行救助的合同。合同可以是口头、书面或默示形式,实践中一般采用书面形式。船长有权代表船舶所有人和船上财产所有
-
见义勇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担责吗
-
海难救助标的要求
-
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