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报酬是指在成功进行海难救助后,救助人有权获得的报酬。要求救助报酬的前提是救助行动实施成功,并且取得了具体成果。海难救助中有一项基本原则,即“无效果,无报酬”。所谓救助有成果,是指通过救助行动,被救助的财产全部或部分价值得以保全,并回到被救助方手中。这一原则的意义在于激励救助人积极参与海上救助行动,体现了海上救助的精神实质。
近年来,由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加强,提出了“特别补偿”的概念。根据海商法规定,对构成环境污染损害危险的船舶或船上货物进行的救助,可以获得除救助费用以外的特别补偿。特别补偿的支付不以救助取得成果为前提,只要对存在环境损害危险的船舶或船上货物进行了救助,就有权获得特别补偿。然而,在任何情况下,特别补偿只有在超过救助报酬时才能支付,支付金额为特别补偿超过救助报酬的差额部分。
确定救助报酬时,需要考虑被救助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救后的价值。
救助方在救助行动中采取的措施,以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损害的能力和付出的努力。
救助方在救助行动中取得的实际成果。
被救助船舶或船上货物所面临的危险的性质和程度。
救助方在救助船舶、其他财产和人命方面所展示的技能和付出的努力。
救助方为进行救助行动所用的时间、支出的费用和遭受的损失。
救助方在救助行动中所承担的责任风险和其他风险。
救助方提供救助服务的及时程度。
用于救助行动的船舶和其他设备的可用性和使用情况。
救助设备的备用状况、效能和设备的价值。
无论如何,救助报酬不得超过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救价值。即获救后的估计价值或实际出售收入,扣除相关费用后的价值。
救助报酬应当由获救的船舶和其他财产的各所有人按照其获救价值占全部获救价值的比例承担,各方之间不负连带责任。
参与同一救助行动的各救助方的救助报酬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的相关因素进行协商确定。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经各方协议提请仲裁机构裁决。
海难救助的定义、概述、管辖规定以及构成要件。海难救助是指在任何水域中对遭遇海难的船舶、货物等进行救助的行为。管辖规定包括专属管辖、地域管辖和有管辖权争议案件的管辖。海难救助的构成要件包括救助发生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被救物必须是法律所认可的救助
见义勇为造成受助人损害时,救助人是否应该承担责任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救助人不承担责任,损失应由侵权人承担。见义勇为属于无因管理行为,在遭受损害后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加害人赔偿或受益人适当补偿。同时,见义勇为致人死亡是否违法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正当防卫
第一百九十二条国家有关主管机关从事或者控制的救助作业,救助方有权享受本章规定的关于救助作业的权利和补偿。第12条各缔约国如其立法不禁止违反前条规定的行为,须采取或建议其立法机关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此种违反。对在公海上因发生海难事故,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
救助人在救助成功后有权获得的报酬即救助报酬。“无效果,无报酬”是海难救助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无效果,无报酬”原则的意义在于鼓励救助人奋力抢救海上遇险船舶或者其他财产,体现了海上救助的精神实质。但任何情况下,特别补偿只有在超过救助方能够获得的救助报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