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一般不适用调解程序。然而,对于涉及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
调解程序应当遵循自愿、合法的原则,即当事人自愿参与调解,并且调解的结果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此外,调解的结果不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1、自由裁量权是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权力。自由裁量权是法官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权力,因此在诉讼外的其他权利并不属于审判权的范畴,也无法被视为自由裁量权。
2、自由裁量权是法官处理案件的权力。法官独立审判是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前提条件,而自由裁量权的主体只能是承办案件的法官,包括独任法官、合议庭成员以及参与决定案件审判结果的审判委员会委员。
3、自由裁量权是对当事人权利作出处分的权力。自由裁量权是一种决策权,其对象是当事人的实体权利或诉讼权利。然而,它并不包括法官行使的与审判权相关的其他权能,如诉讼指挥权、诉讼处分权、释明权等,这些权能是为了保证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
4、自由裁量权是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由法官根据自己的意志进行裁量的权力。自由裁量权只能在法律对相关事项没有明确规定或只规定了处理的原则、幅度或范围时行使。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当根据正确的司法理念,即法官个人的法律意志应与国家的法律意志保持一致。法官在处理具体案件时的个人意志应受到尊重,不能受到领导意志、行政意志或其他个人意志的影响。
中国行政机关在处理涉及行政赔偿、补偿及自由裁量案件的调解程序及相关原则。在依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基础上,调解应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损害国家和公共利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特点也对于理解这一过程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是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决策权,旨在处理案件并尊
行政处罚可以通过调解进行解决,行政诉讼原则上法院不能以调解方式结案,但是涉及到行政赔偿、补偿,或者行政机关有自由裁量权的案件比如行政处罚案件,法院可以在行政机关自由裁量范围内依法对处罚幅度进行调解,法院可以调解方式结案。行政处分由作出处分的行政机关执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由行政主体拥有的权力;但作为行政主体的意思表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不是恣意的。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而发生的意思表示,并非民法意义上的意思自治,行政主体并没有自然的意思,其意思应由法律赋予。
行政处罚法第四条明确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就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成立的四个要件,缺一不可,即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