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 > 意思主义和物权变动

意思主义和物权变动

时间:2025-03-19 浏览:6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88842

意思主义是一种法律理论,根据该理论,债权的意思表示与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是融合在一起的,没有区别。在意思主义模式下,一个法律行为可以同时产生债权和物权变动的结果,而物权变动仅仅是债权行为的效果。

债权的意思表示等于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

根据意思主义,债权的意思表示与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是等同的。这意味着当事人的债权意思表示可以直接导致物权的变动。换句话说,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表示他们同意转让物权。

物权变动无需登记或交付

根据意思主义,物权变动的法律行为只需要当事人的合意就可以完成。公示原则所要求的交付或登记等公示方法,只是物权变动的对抗要件而非生效要件。

对抗要件意味着先接受交付或先进行登记的买受人所取得的所有权比没有为这些行为的买受人可以优先得到法律的确定保护。具体来说:

  1. 采用公示方法的当事人可以对抗未采用公示方法的当事人发生物权变动。
  2. 当事人之间的交付或登记行为对第三人来说,只是让第三人知道有物权变动,告知第三人不要再为相同的行为。至于当事人之间是否真的发生了物权变动,第三人无法从登记和交付中得知。

因此,公示手段在意思主义立法例下都不具有公信力。

动产占有具有公信力

与不动产登记的对抗效力不同,动产的占有或交付必须被赋予公信力。这是由动产的特性决定的,而不是占有或交付作为对抗要件的逻辑结果。

赋予占有公信力是动产自身特定的必然选择,而不是任何物权变动模式下的逻辑结果。因此,世界各国的民法无一例外地承认占有的公信力。

例如,法国民法典规定:“涉及动产物品时,占有即等于所有权证书。”日本民法典规定:“占有人于占有物上行使的权利,推定其适法有此权利。”

我国《物权法》也明确规定了占有的公信力,除了赃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意思主义和物权变动

    意思主义理论下的物权变动问题。意思主义认为债权的意思表示与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是融合在一起的,物权变动是债权行为的效果。在意思主义模式下,物权变动无需登记或交付,只需当事人合意即可。对抗要件是交付或登记等公示方法的法律效果,但并不影响物权变动的效力。动

  • 不动产登记制度和要求

      契据登记制度,也称形式主义登记,是指不动产物权的变动,经当事人订立契约即发生效力,但非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  登记与否不予强制。  权利登记制度,又称实质主义登记,是指不动产物权依法律行为的设立、转移、变更和废止等事项非经登记不得生效的立法体

  • 股权质押是否需要登记

    股权登记作为物权变动的要件,非经登记不能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物权变动的效果,更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股权质押登记有效期随着主债权的消灭而消灭,在工商登记的质押期限应当和主合同中约定的期限一致。以基金份额、股权出质的,质权自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通知书加盖

  • 股权转让必须评估吗

    股权转让协议是当事人以转让股权为目的而达成的关于出让方交付股权并收取价金,受让方支付价金得到股权的意思表示。股权转让是一种物权变动行为,股权转让后,股东基于股东地位而对公司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全部同时移转于受让人,受让人因此成为公司的股东,取得股东权

  • 地役权变动后,当事人是否要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 地役权变动后的登记程序是如何的
  • 未办理登记前订立的不动产物权合同有效吗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