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陈先生和李小姐建立了恋爱关系并开始同居。两人以陈先生的名义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在2003年6月共同出资购买了一套商品房,总价100万元。首付30万元由两人共同支付,剩余70万元按揭贷款。2005年1月,房产证办理完成,登记在陈先生名下。然而,2005年12月,陈先生与李小姐因感情破裂分手,此时房产市值已升至160万元。李小姐主张除了她直接交的按揭贷款12万元外,房屋增值部分应属于双方共同财产,她应分得一半,即30万元。陈先生认为该房产为婚前个人财产,拒绝分割。双方将纠纷诉至法院。
经审理后,法院判决该房产为陈先生个人财产,归其所有。然而,对于李小姐提供的首付和按揭贷款共计12万元的证据,法院认定陈先生应偿还给李小姐该金额。至于房屋增值部分,法院认为属于陈先生个人财产,李小姐无权要求分配。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动产的所有权以登记公示为准,即房产证上所署名字的人即为该房屋的所有人。在本案中,由于房产证登记权利人为陈先生,李小姐没有充足证据证明她是共同购买人,因此该房产为陈先生的个人财产。在同居期间购买的房产,产权登记一般归登记人所有,另一方通常只能主张返还已付房款,关键在于能否证明自己实际出资情况。本案中,李小姐提供了银行存折、录音证明等证据,证明她实际出资12万元人民币,因此法院支持了她的诉讼请求,判决陈先生返还12万元给李小姐。至于房屋增值部分的分配,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属于法定孳息。法定孳息是指依法律关系取得的收益,如利息、租金等,权利归属原物所有人。在本案中,房屋增值部分的收益属于法定孳息,仍由陈先生所有。然而,考虑到本案的实际情况和公平原则,法院认为李小姐有权适当分享部分房屋增值收益,因此判决值得商榷。
现代都市中,恋爱期间共同购房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尽管共同购房体现了感情的进一步加深,但也存在财产分割的问题,因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变得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参考:
在购房过程中,建议使用银行转账方式支付首付款或按揭款。这样可以留下明确的资金流向证据,有助于日后维权。
购房合同和房产证上可以注明双方的名字,以确保共同购买人的权益得到法律保障。
双方可以签署一份财产清单协议,详细列明共同购买的财产和各自出资情况,以备将来发生纠纷时作为证据。
如果发生纠纷,及时收集和保留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权益。例如银行存折、转账记录、购房合同、付款凭证等,这些证据可以帮助证明实际出资情况。
张某和秦某因夫妻感情破裂自愿离婚的相关协议内容。包括子女抚养、共同财产分割、医疗费用、个人财产归属和债权债务等方面的协议。离婚后,孩子由男方抚养,女方需支付抚养费并探视。共同房产归男方所有,女方放弃财产分割折价款。医疗费用由女方自筹一定金额,不足部分
因恋爱关系破裂导致的分手协议约定女方人流引产时,男方赔偿是否有效的问题。经过协商和双方家长见证,男女双方签订分手协议书,约定阿军承担阿芬怀孕至小孩出生期间的一切费用,并同意支付人流或引产的相关费用。阿芬流产后,阿军未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被法院判决承担
不自愿同居的犯罪行为认定及相关的法律规定。不自愿同居属于非法拘禁罪,可能面临刑事处罚。非法同居关系与事实婚姻有所不同,前者是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两性结合,后者则是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但未登记。对于不同时间段的非法同居关系,处理方式也有所区别。
同居关系的解除方式,包括离婚后同居关系的解除、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同居关系的解除以及解除同居关系时的非婚生子女的抚养和财产分割等问题。文章还涉及了哺乳期子女的抚养、同居期间的财产处理、共同债权债务处理,以及在解除同居关系时对患有严重疾病的一方给予的照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