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海损与过失的立法模式
时间:2025-05-15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共同海损是海商法中最为古老最具特色的制度之一。是“一人为大家做出的牺牲由大家分摊”的“同舟共济”精神在法律上的直接表现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海上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鼓励船长在船货面临危险时积极采取措施使船货尽早脱离危险,并基于公平原则要求各受益方分摊因为采取此项措施而带来的损失的法律制度。
一、第一种模式
根据《1994年约克-安特卫普规则》,共同海损的立法模式采用了第一种模式,这也是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纳的模式。根据该规则,无论发生危险的原因是什么,只要危险客观存在且威胁到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的共同安全,船长即可采取措施使船货脱离危险。因此产生的牺牲和费用支出都可以作为共同海损,不影响过失方要求分摊共同海损的权利。但是非过失方或者过失方可以针对过失提出赔偿请求或进行抗辩。
二、理解第一种模式的规定
上述规定应当从两个层面去理解:1.过失不影响共同海损的成立,共同海损的理算不考虑过失问题。共同海损的成立和理算是两个层面或两个阶段的问题,不可混淆。只要符合共同海损成立条件,即可宣布共同海损并请求理算,此时并不考虑对引发共同海损的直接原因的法律定性,即不考虑是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还是有关方过失引发共同海损。也就是说共同海损的理算与过失责任确认是分开处理的原则。实践中,即使船方怀疑共同海损事故是其自身不能免责的过失所致,仍可宣布共同海损,并申请共同海损理算,而将过失责任的认定交由法院或仲裁机构裁决。2.如果在共同海损分摊之时或之前,海损事故的原因能够确定是由一方不可免责的过失所引起的,其他非过失方就无须参与分摊共同海损损失,还可以向过失方要求赔偿损失。如果海损事故的原因是由可免责的过失引起的,其他非过失方应当参与分摊共同海损。如果在分摊之时或之前,不能确定海损事故是由哪方过失所引起,则不影响各方分摊。事后如果确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某方不可免责的过失所引起,则其他已经参与分摊的各方有权向该过失方追偿已经分摊的共同海损连同事故造成的损失。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船舶碰撞海损事故的调查处理及责任划分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重要性及其在船舶碰撞事故中的责任划分。文章介绍了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要件,阐述了正确理解和运用背离规则的情况,并指出海事执法人员在分析碰撞责任时,应根据事实经过和双方的避让措施来判断。文章还详细说明了船舶碰撞事故责任的三种情况。
-
共同海损的定义
共同海损的定义、分摊计算方法和构成条件。共同海损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为共同安全而采取的牺牲和支付的费用,由各受益方按比例分摊。分摊根据各受益方的分摊价值比例进行。共同海损的构成需满足同一航程中的财产遭遇共同危险、共同海损措施有意且合理以及牺牲和费用需
-
共同海损牺牲
共同海损牺牲及共同海损费用的相关内容。共同海损牺牲包括抛弃货物、扑灭火灾、切除残留部分等损失情况。共同海损费用则涉及救助报酬、减裁费用、避难港费用等。文章还提到各国法律对于共同海损的规定可能存在冲突。
-
共同海损的宣告
共同海损的宣告流程和规定,包括宣告期限和宣告后的理算工作。同时,也介绍了共同海损分摊的担保方式和担保流程,以及提出共同海损分摊请求的一方应承担的举证责任。共同海损理算的目的是确定各方当事人应分摊的数额。
-
共同海损担保的不同方式
-
共同海损的成立条件及法律后果
-
责任人可要求海事赔偿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