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海损与过失的立法模式
时间:2025-05-15 浏览: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共同海损是海商法中最为古老最具特色的制度之一。是“一人为大家做出的牺牲由大家分摊”的“同舟共济”精神在法律上的直接表现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海上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鼓励船长在船货面临危险时积极采取措施使船货尽早脱离危险,并基于公平原则要求各受益方分摊因为采取此项措施而带来的损失的法律制度。
一、第一种模式
根据《1994年约克-安特卫普规则》,共同海损的立法模式采用了第一种模式,这也是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纳的模式。根据该规则,无论发生危险的原因是什么,只要危险客观存在且威胁到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的共同安全,船长即可采取措施使船货脱离危险。因此产生的牺牲和费用支出都可以作为共同海损,不影响过失方要求分摊共同海损的权利。但是非过失方或者过失方可以针对过失提出赔偿请求或进行抗辩。
二、理解第一种模式的规定
上述规定应当从两个层面去理解:1.过失不影响共同海损的成立,共同海损的理算不考虑过失问题。共同海损的成立和理算是两个层面或两个阶段的问题,不可混淆。只要符合共同海损成立条件,即可宣布共同海损并请求理算,此时并不考虑对引发共同海损的直接原因的法律定性,即不考虑是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还是有关方过失引发共同海损。也就是说共同海损的理算与过失责任确认是分开处理的原则。实践中,即使船方怀疑共同海损事故是其自身不能免责的过失所致,仍可宣布共同海损,并申请共同海损理算,而将过失责任的认定交由法院或仲裁机构裁决。2.如果在共同海损分摊之时或之前,海损事故的原因能够确定是由一方不可免责的过失所引起的,其他非过失方就无须参与分摊共同海损损失,还可以向过失方要求赔偿损失。如果海损事故的原因是由可免责的过失引起的,其他非过失方应当参与分摊共同海损。如果在分摊之时或之前,不能确定海损事故是由哪方过失所引起,则不影响各方分摊。事后如果确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某方不可免责的过失所引起,则其他已经参与分摊的各方有权向该过失方追偿已经分摊的共同海损连同事故造成的损失。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航行中的额外费用
航行中产生的额外费用,包括港口费、船员工资和给养等船舶消耗费用、船舶修理费、货物灭失损失费、运费损失费、特殊费用和保险费等。同时,文章还明确了不能列入共同海损的费用范围。
-
船舶共同海损的分摊
船舶共同海损的分摊计算方法。根据船舶在航程终止时的完好值、实际价值及共同海损牺牲金额来计算。货物共同海损的分摊根据货物价值加保险费减去不属于共同海损的损失金额和承运人承担风险的运费来计算。运费共同海损的分摊则根据承运人承担风险并有权收回的运费,减去为
-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
关于共同海损的特殊牺牲和特殊费用的事故的法律解释
关于共同海损的特殊牺牲和特殊费用事故的法律解释。在分摊共同海损前,需先确定承运人是否存在免责过失。承运人有权对分摊方提出的赔偿请求进行抗辩,但分摊方在未完成分摊前不得抗辩。共同海损章节并不涉及过失问题,相关索赔或抗辩应基于运输合同责任条款提出。
-
共同海损与过失的立法模式
-
共同海损的要素
-
贵港海事法庭的管辖范围及相关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