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整顿与和解制度
时间:2025-03-09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破产整顿
破产整顿是指企业在被申请破产后,为了扭转亏损、清偿债务,避免破产宣告,根据已生效的和解协议,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整顿计划和方案,在法院和债务人会议的监督下开展的调整事务、改善经营管理、恢复偿债能力的活动。
和解制度
和解制度是指在债务人出现破产原因时,债务人与债权人会议就债务清偿达成协议,经过法院审查程序,避免破产清算的法律制度。和解制度的目的主要在于避免破产发生,给债务人以重整事业的机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
第十七条规定了当企业被债权人申请破产后,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可以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三个月内申请对该企业进行整顿,整顿的期限不超过两年。第十八条规定了整顿申请提出后,企业应当向债权人会议提出和解协议草案,并要求和解协议规定企业清偿债务的期限。第十九条规定了企业和债权人会议达成和解协议后,经人民法院认可并发布公告,破产程序将中止。和解协议自公告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第二十条规定了企业的整顿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主持。企业整顿方案应当经过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并向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和听取意见。此外,企业整顿的情况也应当定期向债权人会议报告。第二十一条规定了在整顿期间,若企业出现不执行和解协议、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并被债权人会议申请终结整顿、以及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之一,经人民法院裁定,将终结该企业的整顿并宣告其破产。第二十二条规定了经过整顿后,若企业能够按照和解协议清偿债务,人民法院应当终结对该企业的破产程序并予以公告。若整顿期满后,企业无法按照和解协议清偿债务,人民法院应当宣告该企业破产,并按照法律规定重新登记债权。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特点
中国破产重整制度的特点,包括只能在破产程序中进行、与西方国家双轨机制的不同以及我国特有的重整与和解的紧密关系。我国破产重整制度通过与破产原因等同化,限制了破产程序之外的重整可能性。同时,和解与重整相互促进,但也存在缺陷,如重整与和解的相互依赖可能导致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发展历程。旧法存在局限性和不足,经过修订形成了新法。新法旨在规范企业破产程序,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并引入重整制度,使破产法成为企业复兴的法律工具。旧有破产含义已随时代变迁,现代定义更强调无力清偿债务的状态而非法律后
-
重整制度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保障
重整制度中债务人和出资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保障问题。新破产法规定了债务人和出资人的重整申请权,但对出资人的权益保护需进一步明确。债务人在重整程序中担任重要角色,同时需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以防止滥用权力。监督可通过设立监督机构、加强信息披露等方式进行。
-
重整程序裁定时间规定
重整程序的相关内容。法院收到重整申请后应在三十日内作出裁定,若重整计划未获通过,法院将裁定终止并宣告破产。重整制度具有多元化的启动主体和广泛的参与主体,担保物权受到限制。重整程序的优先性体现在一旦法院裁定重整,其他破产程序必须停止。反映了社会本位的立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管理人制度的发展和不足
-
个人破产对配偶的影响
-
破产重整制度与破产和解制度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