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以下条款可以作为处理事业单位人员自动离职的依据:
劳动者在以下情况下自动离职,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者自动离职时,若未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应推定为个人原因离职。在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后,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请求将不被支持。
劳动合同纠纷中最主要的争议在于按自动离职处理引发的争议。即用人单位对未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而擅自离岗且无正当理由的劳动者,依据本单位劳动规章制度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引发的争议。
根据劳动争议处理实践,按自动离职处理的情形主要包括:
以上是根据劳动合同法处理自动离职引发的争议时的一些情形。
公司裁员时的赔偿标准及程序。公司裁员需遵循劳动合同法规定,提前通知工会或全体职工,并说明情况。裁员时,应优先留用特定人员。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支付,具体标准视工作时间和工资水平而定。最高支付年限不超过十二年。
公司进行经济性裁员所需履行的程序。包括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资料、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职工意见并修改完善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方案并听取意见,以及公布裁减人员方案并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同时,依据《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实习期内离职是否会导致工资扣押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不能克扣实习期离职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可采取多种途径要求支付工资,包括向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个人老板。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并采取
病退的条件和要求,包括基本条件、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条件,以及农民工工伤赔偿标准。病退条件涉及不同时间参加工作的人员的年龄、缴费年限、因病或非因工伤残程度等要求。特殊工种提前退休还需满足特定工种、年龄和缴费要求。农民工工伤赔偿标准则包括工伤事故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