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相邻用水、排水纠纷,是指相邻不动产权利人之间在用水和排水上发生的相邻纠纷。相邻土地、建筑物利用关系纠纷,是指不动产权利人为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时产生的纠纷。公平合理是解决一切民事纠纷的基本原则,相邻权利冲突的处理也应该本着公平合理
2020-07-21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这个问题是涉及到相邻关系的问题,如果建的房屋影响邻居采光权的,邻居是有权要求对方排除影响的,双方可以协商解决问题。第八十九条 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被侵权人应该排除对于对权
2020-07-21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动产权利人对相邻权利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而不动产权利人通行时,不能影响他人的权利。相邻通行权纠纷本质上还是由物质利益争执所引起的,主要表现在:其一,绝大多数当事人提起诉讼是缘于争利;其二,提起诉讼活
2020-07-21
法律上对邻人的房屋要离对方多远没有明确的规定,根据我国民事法律规定,权利人行使权利不能影响别的合法权利,因此所建的房屋不得对邻居房屋的通风、采光产生影响,要是影响的话,可以与对方的协商,要是协商不成,可以人民法院起诉。相邻权是从属于相邻土地的一种权利
2020-07-21
小区相邻产生侵权行为的,由侵权人承担赔偿的责任,而小区相邻侵权人,主要包括小区管理人、开发商等。因此,处理相邻关系应当以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为原则。而相邻关系从本质上是对一方权利的需要,从社会整体利益考虑作出的规定;不仅不与保护民事权利的原则相矛盾,而
2020-07-21
不属于的,特殊侵权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造成的。特殊侵权行为,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在侵权责任的主体、主观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分配等方面不同于一般侵权行为。在我国民法通则中,属于特殊侵权行为的情况都有具体的条文明确加以规定。第二百九十条 不动产权利人应当
2020-07-21
因相邻关系产生纠纷的,向人民法院主张权利时,有诉讼时效限制,而诉讼时效通常是三年,如果是排除妨碍等情形的,不受时效限制。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
2020-07-21
相邻关系,从权利的角度可称为相邻权。所谓相邻权,是指2个或2个以上的不动产所有人或占有人、使用人、收益人,因一方对自己所有或占有、使用、收益的不动产行使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收益权时,享有的要求对方给予必要便利的权利。相邻权是属于物权,“相邻权”属于物权
2020-05-25
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通过打官司解决,它指纠纷当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审理,作出判决或裁定,通过当事人对生效裁判的自觉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而解决纠纷。上述四种解决纠纷的途径
2020-05-25
相邻用水、排水纠纷,是指相邻不动产权利人之间在用水和排水上发生的相邻纠纷。土地之间的引用水发生的纠纷。相邻土地、建筑物利用关系纠纷,是指不动产权利人为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时产生的纠纷。相邻污染侵害纠纷,是指相邻不动产权利人因弃置固
2020-05-25
相邻关系中,相邻权由法律直接规定,除非权利人行使权利给邻人造成损失,相邻权人行使权利是无偿的;地役权的有偿或无偿则属于意思自治范畴,双方可在契约中自由约定。另外,地役权的存续期间,也可任由当事人约定,并得设定永久地役权;而相邻关系的存续期间是法定的。
2020-05-25
处理相邻关系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民法通则》第83条,《物权法》第84-92条。第八十四条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第八十五条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
2020-05-25
法律关系由三要素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这一命题至少说明三个问题:第一,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具体到相邻关系上面,相邻关系的主体是相邻的不动产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人,客体
2020-05-25
甲方为改善居住条件,拟在自有地上建造私人住房,为处理好相邻关系,甲乙双方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经双方协商,订立如下相邻协议,愿共同遵守:
2020-05-25
相邻位置关系是相邻关系。相邻权是一种法定权利,不需要当事人的约定即可行使,其设置的目的是为调节相邻的不动产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在行使自己权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从上述条文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相邻权是法定的和无偿的,但是相邻权人在行使相邻
2020-05-25
处理相邻关系纠纷的原则。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应兼顾各方利益,遵循互谅互让、互助团结的原则,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同时考虑有效合理地使用财产、方便生产和生活的利益,公平合理是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纠纷解决不当导致的财产和人身损害,应追究相应责任。
儿媳妇在公婆房屋中的居住权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儿媳妇是否有权在公婆房屋居住需视情况而定。重点介绍了居住权的法律规定,包括居住权的特征,如是为特定自然人的生活用房需要而设立,一般无偿且长期终身等。同时指出居住权不能转让、出租及继承,其效力较弱。
采光权的定义和适用的法规,介绍了采光权的赔偿标准和纠纷处理方式。根据规定,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有权从室外获取适度光源,采光权的赔偿标准按不同情况予以补偿。解决采光权纠纷时,应以一次性赔偿为宜,存在两种计算公式,均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标准为
地役权合同的生效条件,包括合同形式、条款和登记要求。地役权可根据实现方式、行使方式和是否存在表现于外部进行分类。申请地役权登记需提交相关资料,包括申请表、身份证明、合同、权属证书等。未经登记的地役权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