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形式是指赠与人与受赠人以直接对话的方式订立合同。口头形式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然而,口头形式的缺点是在发生纠纷时难以提供证据。特别是赠与合同具有无偿性特点,法律允许赠与人在财产转移前撤销赠与,这使得对赠与人的约束力更加困难。因此,口头形式多用于小金额的赠与。
书面形式是指赠与人以书面文字表达赠与内容的方式订立的合同形式。书面形式具有证据法和实体法上的效力,因此,在贵重物品或数额较大的赠与中,最好采用书面形式。
公证形式是赠与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以国家公证机关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查公证所订立的一种合同形式。公证形式的赠与合同效力优于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一经公证,赠与合同对赠与人产生法律上的强制赠与性。即合同公证后,如果赠与人反悔,不愿交付财产,受赠人可以依法要求赠与人交付。
登记形式是指合同当事人依照相关法律和法规规定,将合同提交有关主管机关登记的方式来转移赠与财产而订立的赠与合同。某些特殊的赠与财产,如不动产赠与或一些注册动产的赠与,根据法律规定必须经过登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条的规定,赠与可以附义务。如果赠与附加了义务,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合同,条件如下:
赠与人享有撤销权,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赠与合同属于双务合同,双方都需要表示赠与和接受赠与。目前,赠与合同的订立方式有四种,具体内容可参考上文。
王女士与李先生二婚后共同贷款购买房屋,李先生因脑血栓住院无法言语时,王女士发现丈夫将房屋抵押并涉及多个贷款材料的情况。王女士对此提出质疑,推测可能是为家里亲戚筹集资金。然而,涉及到的李先生的女儿和前妻表示并不知情,对王女士的猜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解释
赠与的法律条件,包括赠与人的条件、受赠人的条件和赠与财产的条件。赠与人需具备遗嘱能力,为缺乏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遗产份额,所立遗嘱必须符合法定形式。受赠人需为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外的人,且在赠与人死亡时仍然存活,未丧失受赠权。赠与财产必须
一起赠与合同纠纷案件。方某以结婚为前提赠与汪某5000元用于其子就学费用,后双方未能结婚,方某要求返还该款项引发争议。法院判决汪某返还方某5000元。案件涉及不同意见和法律评析,最终依据合同法和民法通则的规定,认定方某的赠与行为属于附条件的赠与,在条
赠与财产权利转移前后的撤销权问题。在权利转移前,赠与人有权基于特定原因撤销赠与;权利转移后,受赠人如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不履行扶养义务或未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亦可撤销赠与。同时,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有权在受赠人违法行为导致赠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