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
2024-04-28
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的未成年孙子女或者外孙子女是可以行使探望权的。《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
2024-04-27
依据我国监狱法的规定,朋友一般是不能会见犯罪分子的,会见犯罪分子只能是犯罪分子的亲属或者监护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48条的规定,只有罪犯的亲属和监护人才能行使探监权。
2024-04-26
公安机关拘留时间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不同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拘留后,应在3日内提请检查院批捕,检查院应在7日内作出决定。所以拘留时间为8-10天。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1至4日,拘留时间为11-14天。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
2024-04-25
探望权是指曾经离婚的夫妻中的一方有权利探望子女。探望权的主体只能是父或母,不能任意扩大范围。探望权的行使时间是在离婚后,通过离婚程序解除婚姻关系后才能产生。探望权的主体必须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因为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已经和子女经常在一起,不需要
2024-04-20
《婚姻法》第38条第2款规定:“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对请求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需要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依法作出裁定。待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其
2024-04-19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因探望权产生纠纷向法院起诉的,如果探望人有不利于子女情形的,探望人一般是会败诉的,但不利的情形消失后,应该恢复探望权。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
2024-04-18
探望权是指离婚后,曾经存在夫妻关系的一方有权利探望子女的法律规定。探望权的主体只能是子女的父母双方,不得任意扩大范围。探望权的行使必须在离婚后进行,通过离婚程序解除婚姻关系后才能产生。探望权的主体必须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因为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
2024-04-17
根据我国《看守所条例》的规定,如果被羁押期间的人犯的近亲属病重或者死亡,应当及时通知人犯。在人犯的配偶、父母或者子女病危的情况下,除非案情重大,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在严格监护的条件下,可以允许人犯回家探视。这是法律对于人犯探视权的具体规定
2024-04-16
离婚后谁没有得到抚养权谁就有探望权,父母对自己孩子都是有探望权的。享有探望权,不论父母双方离婚后哪些人有探视权,子女都有权利要求与自己的父母见面。依新婚姻法的立法精神,是否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是衡量父或母探望行为的根本标准。可以想象,享有探望权的一方在
2024-04-13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被拘留人一般只能会见2次,每次会见不超过3人,时间不超过30分钟。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在非会见日增加会见次数、人数和时间,需要得到拘留所领导的批准。辩护律师可以会见和通信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其他辩护人需要得到法
2024-04-08
我国关于探望权的规定,《民法通则》中“身份权”没有探望权的内容。只有《收养法》中明确了探望权,但也仅只有1条的规定。由此观之,我国对于父或母探望未成年子女的立法可谓简单,少之又少,诸如对探望权的概念等没有统一认识,对于不探望未成年子女的父或母,更没有
2024-04-08
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离婚后,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可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婚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的离婚而解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
2024-04-08
离婚探望权纠纷是指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在探望子女时产生的纠纷。如果双方无法友好协商解决纠纷,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在处理纠纷时,需要提供父母子女关系和扶养孩子一方无理阻挠探望的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
2024-04-07
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
2024-04-07
离婚后非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的探望权问题。包括探望权的定义和内容,如关心成长、教育等方面的责任,以及探望权的中止情形,如探望权人成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患有不宜与他人接触的疾病或对子女有违法行为等情形可能导致探望权被中止。
根据修改后的《婚姻法》第38条规定的探视权诉讼。离异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享有探视子女的权利,而另一方有协助义务。因长期被拒绝探视子女,许多离异父母提起诉讼。他们希望通过法院判决与子女共同居住一段时间,享受家庭团聚的快乐。
探望权的立法基础,源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感情。婚姻法规定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探望权,实践中若存在误解需明确此权是基于亲属关系的。同时探讨了如何合法行使探望权,包括达成协议、遵循对子女有利原则等。此外,还涉及中止探望权的情形及争议。最后提及
离婚后女方的探视权的法律依据,根据《婚姻法》规定,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探视权,探视方式和时间由当事人协商确定,若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裁决。探视权的行使具有交流和沟通的意义,能促进子女身心健康发展。若探视行为对子女身心健康构成威胁,人民法院可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