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双方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转让、受让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包括转让协议、土地使用证、宗地界址点图、建筑物产权证明、法人资格证明、委托书、身份证明等。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征求规划管理部门对申请地块的土地用途等方面的意见。经审查,如果申请地块用途符合规划并满足协议出让手续条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组织地价评估,确定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额,并制定协议出让方案。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组织评估申请转让地块的出让土地使用权市场价格和划拨土地使用权权益价格,评估基准期为拟出让时点。根据土地估价结果、产业政策和土地市场情况等,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协调决策机构应集体决策、综合确定办理出让手续时应缴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额,并制定协议出让方案。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额的核定公式如下:
(1)转让后不改变用途等土地使用条件的: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拟出让时的出让土地使用权市场价格-拟出让时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权益价格。
(2)转让后改变用途等土地使用条件的: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拟出让时的新土地使用条件下出让土地使用权市场价格-拟出让时的原土地使用条件下划拨土地使用权权益价格。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按规定将协议出让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协议出让方案获批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向申请人发出《划拨土地使用权准予转让通知书》。通知书内容包括准予转让的标的、原土地使用权人、转让确定受让人的要求、受让人的权利、义务、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等。
获得《划拨土地使用权准予转让通知书》的申请人应在土地有形市场等场所公开交易拟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确定受让人和成交价款。
通过公开交易确定受让方和成交价款后,转让人应与受让人签订转让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明确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款。
受让人应在达成交易后的10日内,凭转让合同、原土地使用证、准予转让通知书、转让方和受让方的身份证明材料等,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出让手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批准的协议出让方案、公开交易情况等,依法收回原土地使用权人的划拨决定书,注销土地登记,收回原土地证书,并与受让方签订出让合同。
房地产开发流程中的土地出让方式,包括协议方式、招标方式和拍卖方式。协议方式适用于特定要求的项目,招标方式有利于选择合适的受让人,拍卖方式适用于中小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商业性用地。同时,也介绍了土地出让方式的流程规定,包括发布挂牌公告、出售挂牌文件等步骤
划拨土地出让金的计算方式根据实际成交价和基准地价平均标准来确定。如果实际成交价不低于基准地价平均标准的40%,则按成交价计算出让金;如果成交价低于基准地价平均标准,则按标准地价平均标准的40%计算。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时,按基准地价平均标准的40%计算
符合下列条件的,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其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可以转让、出租、抵押:. 土地证书遗失或者损毁的,土地权利人应当及时向原发证机关备案,申请补发新证,在当地报纸上进行公告。自公告之日起三十日内无异议
划拨土地上房屋买卖协议的效力是如果没有经过政府的批准就是无效的,因为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如果房产要转让,应该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进行审批。这是以基本民事立法的形式对划拨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立法态度。可见,划拨土地使用权是不得转让的,这是国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