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法律知识

不当得利法律知识

  • 不当得利之债是否具备优先偿还的权利

    不当得利的债权不具有优先权,不可以优先偿还。《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第九百八十六条规定,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

    2024-03-13

  • 不当得利的规定:《民法通则》及司法解释

    我国关于不当得利的民事立法只有两个条文,即《民法通则》第92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31条。虽然这些条文对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返还标的和返还范围作了一定规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现行法规对不当

    2024-03-12

  • 股权善意取得是否受到条件限制?

    股权善意取得是一种解决无权利人受让股权的法律形式。它要求股权必须以有效股票形式存在,转让人必须是无权利人,转让必须合法且交付股票,受让人必须是善意且没有重大过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善意受让人在获得动产后,原有权利消失,除

    2024-03-09

  • 继受取得和善意取得的区别

    继受取得是指权利从原权利人处继受而来,其对应的是“原始取得”。而合同取得属于继受取得,二者没有交集,故合同取得不能是善意取得。至于受让人已经支付价款是否为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在理论上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受让人已经支付价款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2024-03-09

  • 不当得利之债能否继承

    不当得利之债一般认为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继承。因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和侵权而产生的债权都是可以继承的。《民法通则》第92条的规定,取得不当得利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不当得利之债发生后,受害人有权请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得利,受益

    2024-03-07

  • 不当得利的孳息

    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返还不当得利,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孽息。依债权法规定,孳息应当从不当得利产生之日起计算。重庆某公司遂以陈某为被告诉至法院,要求陈某返还不当得利。对于本案中陈某返还20万

    2024-03-07

  • 要求受益人不当得利的返还方式及返还的范围

    财产受损失的叫受害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权人,享有请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利益的债权。不当得利是引起债权债务关系发生的一种法律事实,因其引起此债完全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不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所以不当得利作为债的发生根据之一只能是事件而不是民事法律行为。

    2024-03-07

  • 法律对不当得利是如何规定的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不当得利案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只有对涉及不动产的案件才由不动产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2024-03-02

  • 表见代理和善意取得之间的区别

    表见代理和善意取得都是为了保护相对人的合理信赖,但法律对相对人的注意义务要求不同。善意取得主要依靠物的外观(占有事实或登记事实),而表见代理主要依靠人的外观(代理行为)。善意取得的要求较为严苛,相对人要么相信占有事实要么相信登记事实。而表见代理的要求

    2024-02-29

  • 转账了的不当得利可以挽回吗

    若是从招商一卡通转出,选择“次日提出”模式提交的转账交易以及通过ATM渠道办理非本人本行卡转账,在款项未提出之前,可拨打客服热线或由本人持汇出卡片、身份证到我行任意网点申请撤销;选择非“次日提出”模式转账,输入取款密码确认交易后,无法取消或修改交易,也无

    2024-02-27

  • 预期可得利益的赔偿范围

    现在人们关注的问题已经不是可得利益该不该赔的问题,而是怎么赔、赔多少,即如何确定赔偿的范围。有人认为,可得利益的赔偿范围无法确定,因为合同已经因一方的违约行为不可能完全履行。在这种情况下,估算未来的、期待中的利益很难准确、严密,甚至公正;而且可得利益

    2024-02-26

  • 工资发错了怎么办?是否可以追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和第九百八十七条的规定,如果某人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获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可以要求该人返还所获得的利益,并可以要求依法赔偿损失。但是,如果该利益是出于履行道德义务、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或者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

    2024-02-25

  • 法定孳息是继受取得吗

    收益是原始取得的方式,指民事主体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的物质利益,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等收益。中国的原始取得主要形式包括:劳动生产、收益、孳息、添附、无主财产、拾得无主物、失散的饲养动物、先占、善意取得、没收、征收、税收。国家根据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措施或

    2024-02-24

  • 善意取得是继受取得吗

    善意取得与继受取得分别是什么?善意取得又称为即时取得,无权处分人将其财物转让给第三人,如受让人在取得该财物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原始取得”的对称。所以说,善意取得不是继受取得,继受取得是指权利从原权利人处继受而

    2024-02-23

  • 登记可以构成善意取得吗?——专业律师解析

    有偿出让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行政划拨是建国以来一直沿用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土地使用权传采取得的方式包括通过转让、抵押权的实现或民事执行,更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主体等方式。民事执行是指依照民事诉讼法或破产法的有关规

    2024-02-19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高利贷的风险及其法律问题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的关系,分析了两者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互相制约的特点。《合同法》和《物权法》对此分别做出了规定,前者旨在保护静态安全,后者旨在保护动态安全和商品交易稳定性。善意取得制度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和交易安全,而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待定状态需要

  • 无权处分赠予合同的效力问题

    无权处分赠予合同的效力问题。这类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果经权利人追认或无权处分的人在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合同即为有效。文章还阐述了无权处分的一般法律效果,包括在处分物交付前后的不同情况和法律处理。此外,《民法典》生效和《合同法》废止的规定也有所

  • 不当得利的标的物及其返还

    不当得利标的物的返还问题,包括其基本原则和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式。除了原有利益外,受益人应返还基于不当得利产生的各种利益的价额,包括获得的标的物和行使权利获得的利益等。当无法返还原物时,应以相应价额作为返还标的物。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况下价额的

  • 不当得利债权能够转让吗
  • 小三收的财产属于不当得利吗
  • 不当得利管辖法院在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