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辩权是一种权利,而权利是可以被放弃的。权利人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或者行为来表示放弃抗辩权。
对抗辩权进行分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抗辩权的含义和特征,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抗辩权进行分类。
根据抗辩权是否从属于主债权的存在,可以将抗辩权分为独立抗辩权和从属抗辩权。独立抗辩权是指当事人在没有主债权的情况下,可以对请求权进行抗辩的权利。例如,时效完成抗辩权和先诉抗辩权。而从属抗辩权是指当事人必须拥有与请求对待给付的债权相关的抗辩权,这种抗辩权只是从属于债权的存在,本质上起到担保的作用。因此,一旦债权消灭,抗辩权也随之消灭。例如,同时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从属抗辩权只是对一方当事人的债权具有从属性,而对另一方的债权则没有从属性。
根据抗辩权的行使效力的强弱不同,可以将抗辩权分为永久抗辩权和一时抗辩权。永久抗辩权也被称为消灭抗辩权或毁灭抗辩权,指的是抗辩权的行使可以永远拒绝相对人的请求权。在诉讼中,这表现为可以使原告的起诉被驳回的判决。例如,时效完成抗辩权。当权利人在法定时效期限内没有积极主张其债权时,时效期限届满后,就不能再请求义务人履行债务。如果权利人提出请求,债务人就可以永远地行使抗辩权,拒绝权利人的请求。虽然权利人仍然有债权请求权,但是义务人可以永远地反复行使抗辩权,使权利人无法通过行使请求权来实现债权。一时抗辩权也被称为延缓抗辩权或延期抗辩权,指的是抗辩权的行使可以暂时拒绝相对人的请求权效力。例如,同时履行抗辩权。当一方当事人在相对方未对待给付前,可以暂时行使抗辩权拒绝相对方的请求。一旦相对方已经对待给付并提出请求,一方就无法再行使抗辩权,相对方的请求立即生效。不安抗辩权也属于一时抗辩权,当先为给付义务的一方因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显著减少而有难以对待给付的情况时,可以在对方未对待给付或提供适当担保之前,行使不安抗辩权,暂时拒绝对方的请求。一旦对方已经对待给付或提供担保,先为给付义务的一方的不安抗辩权立即消失,对方的请求权立即生效。再比如先诉抗辩权,一般保证人可以在主债权人未对主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而没有效果前,行使抗辩权拒绝主债权人的请求。一旦主债权人已对主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而没有效果,先诉抗辩权立即消失,请求权生效。
根据抗辩权的产生依据,可以将抗辩权分为法定抗辩权和约定抗辩权。法定抗辩权是指法律明确规定的当事人对抗请求权的权利。而约定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之间基于契约自由原则而约定的对抗请求权的权利。法定抗辩权的产生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值得研究的是,抗辩权是否可以依据当事人之间的约定而产生。
单务合同中当事人是否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问题。同时履行抗辩权仅适用于双务合同,要求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债务基于同一合同产生并具有对价或牵连关系。对于主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的关系也进行了阐述。关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举证责任,学界存在不同理解,但权利人若无法证明
行使不安抗辩权合同履行期是否会改变的问题。先履行方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中止履行,如果后履行义务方提供适当担保或证明具备履行能力,合同履行期不会改变;否则,先履行方有权解除合同,合同履行期终止。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合理期限问题,包括迟延履行催告的合理期限、解除合同的情形、返还借款的期限、维修租赁物的期限等。合理期限的确定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并根据不同情形进行具体判断。涉及合同的各个方面,包括承揽工作、建设工程、货物运输等。
行使先履行抗辩权,表现为当事人在履行期届至时,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这不同于行使不安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依存于合同的履行效力,不可能永久存续。当先期违约人纠正违约,使合同的履行趋于正常,满足或基本满足另一方的履行利益时,先履行抗辩权消灭。当事人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