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房地产公司先以土地使用权向工商银行抵押贷款,并向土地局办理了抵押登记,后以在建商铺向建设银行抵押贷款,并向房产局办理了抵押登记。两笔贷款到期后均未能如期归还,分别被两家银行提起诉讼。法院的两份生效判决均认定两份抵押合同有效,并判决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对某房地产公司抵押的土地使用权和商铺的处分所得价款享有优先受偿权。问题在于,法院应当如何执行两项抵押权?
为贯彻“房随地走”和“地随房走”的双向统一原则,根据《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以建筑物抵押的同时也抵押了该建筑物所占用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同样地,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同时也抵押了该土地上的建筑物。如果抵押人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同时抵押,未抵押的财产也视为一并抵押。
然而,现实问题在于,即使在《物权法》实施后,由于我国尚未实现不动产统一抵押登记制度,当事人在设定地产或房产抵押时不得不分别向不同的登记机构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此外,由于土地归一人所有而房屋属多人共有,或者土地归多人共同所有而房屋属多人分别所有的情况普遍存在,导致地产和房产重复抵押,分属不同的抵押权人。
在审判实务中,对地产和房产分别抵押的合同效力,法官一致认为,抵押权是价值权,而价值权是可以分割的。当事人只关心抵押权的交换价值,并不关心抵押物处置权的归属。因此,尽管分别设定抵押导致抵押的房地产价值分属不同主体,但实质上是对地产和房产的价格分割。
《物权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避免在地产和房产交易中出现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各异其主的现象,法律倡导当事人在设定地产或房产抵押时应同时设定。尽管分别设定抵押会导致地产和房产的价值分属不同主体,但出于交易安全的考虑,不宜认定两份抵押合同无效。只要在执行抵押权时同时转移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并确保这些权利的受让人是同一主体,就能妥善解决地产和房产权利主体因分别设定抵押而产生的利益冲突。
因此,在地产和房产分别设定抵押时,只要在执行抵押权时对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进行分别评估,并同时拍卖,确保由一个主体竞买即可。执行机构只需将拍卖所得价款分别清偿给相应的抵押权人,以实现当事人分别设定抵押的合同目的。
总之,为解决地产和房产分别设定抵押导致抵押权主体冲突的问题,实现抵押权时确保房地产同时转移和权利最终归属同一主体,既不违反当事人就地产和房产分别设定抵押的真实意思表示和抵押权人在设定抵押时就抵押物价值享有优先受偿权范围的合理预期,也不违反“房随地走”和“地随房走”的双向统一原则。
知识产权评估的实施流程和必要性。知识产权评估需由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占有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如成立公司、质押、拍卖等需进行评估。评估范围可分为单项、部分和整体评估。非国有单位涉及知识产权经济行为时可参照国有企业。摘要了知识产权评估的主要内容和必要性,以吸引
关于肇事车辆法院是否可以拍卖的问题。当被执行人未履行法院判决时,法院有权扣押车辆并在一定程序下进行拍卖。拍卖的前提条件是对方已申请强制执行且被执行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履行义务。根据相关法律,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可以进行拍卖或变卖。对于国家禁止交易的物品,将
国有资产拍卖底价的确定程序。国有资产拍卖需依法评估,依据评估结果确定保留价。拍卖程序包括提出申请、登记、资产清理和报表编制、资产评估和确认、拍卖进行和收入管理等环节。委托人有权确定保留价,拍卖收入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收取和管理。
他项权证由他项权利人收执,他项权利人依法凭证行使他项权利,受国家法律保护。抵押的房地产在抵押期间竣工的,当事人应当在抵押人领取房地产权属证书后,重新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