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具备拍卖条件,但属以下情况之一的,必须以公开招标方式出让土地:
(一)除获取较高出让金外,还具有其他综合目标或特定的社会、公益建设条件;
(二)土地用途受严格限制,仅少数单位或个人可能有受让意向的。
对土地使用者有资格限制或特别要求的,可对符合条件的用地申请者进行邀请招标。
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必须以拍卖方式出让土地:
(一)以获取最高出让金为主要目标,以出价最高为条件确定受让人的;
(二)对土地使用者资格没有特别限制,一般单位或个人均可能有受让意向的;
(三)土地用途无特别限制及要求的。
(一)划拨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的方式一般有:国有企业的土地、军事用地、公共用地等。
(二)土地出让方式有三种:招标、拍卖、挂牌
按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11号,以下简称《规定》)的解释,土地公开出让方式包括招标、拍卖和挂牌。
招标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出让人)发布招标公告,邀请特定或者不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参加国有土地使用权投标,根据投标结果确定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拍卖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出让人发布拍卖公告,由竞买人在指定时间、地点进行公开竞价,根据出价结果确定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出让人发布挂牌公告,按公告规定的期限将拟出让宗地的交易条件在指定的土地交易场所挂牌公布,接受竞买人的报价申请并更新挂牌价格,根据挂牌期限截止时的出价结果确定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三)协议出让
《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2003)第二条规定,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以协议方式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协议出让一般不用走招拍挂的形式。
招标代理合同的不完善之处。合同示范文本格式条款存在缺陷,监管机构审查不严格,配套文件也存在不完善情况。具体表现为服务收费标准偏低,编制招标文件服务费用不合理,非全过程招标代理缺乏确定的收费标准,服务收费上下浮动幅度过大。这些问题影响了招标代理合同的执
公开招标报名不足三家时的法律处理办法。根据相关规定,如果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少于三个,招标人应重新招标。无效投标文件将被拒绝。重新招标后若仍不足三家,对于必须经过审批的项目需报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其他项目则可根据招标人自行决定处理方式。
在招标代理合同下,甲方与乙方关于某建设工程的招标代理事宜进行协商并达成的合同条款。合同内容包括代理业务的内容与形式、工作条件和协作事项、委托期限、费用支付方式及日期、委托人的权利与义务和责任等。双方在合同中明确了代理内容、代理形式、工程概况和招标范围
公开招投标程序的详细步骤。从项目审批开始,到招标工作启动、招标策划、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招标文件澄清、开标、评标、评标报告和中标通知,最后签订合同。过程中可加入资格预审环节,对投标人资格进行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