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协议必须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表现为多个主体共同行动,与单个经营者实施的市场垄断行为有所区别。法律要求参与协议的主体在实际上具有独立决策能力,否则不能认定为限制竞争行为的联合主体。
构成垄断协议的客观要件是经营者之间进行了通谋或协同一致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体现在签署的协议、合同、备忘录中,也可以体现在企业团体的决定或决议中。此外,即使没有书面形式的协议或决定,但如果出现了高度协调统一的行动,例如同一天内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集体提高某类产品的价格,也可以构成垄断协议。
《反价格垄断规定》中的价格垄断行为定义及其相关规定。价格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价格垄断协议、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使用价格手段排除限制竞争等。还讨论了价格垄断的危害,如导致资源配置失真、损害消费者权益并减少社会福利等。同时,对协同行为的认定及行业协
垄断行为的法律特征,主要围绕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展开。垄断协议分为横向和纵向协议,其本质特点是存在共同意思联络。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则是支配企业为维持或增强市场支配地位而实施的反竞争行为。文章还介绍了如何认定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包括行为目的
垄断采购来源是否违法的问题,指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中国因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存在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反垄断法需同时规范这两种垄断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对于垄断价格的规定。其中指出,经营者不得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否则将面临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没收违法所得以及罚款等处罚措施。罚款金额视违法所得的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因此,价格垄断行为是违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