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垄断行为
所谓垄断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违反竞争法规定的行为,其目的在于扩张自己的经济规模或形成对自己有利的经济地位。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3条的规定,垄断行为一般指三种经济垄断,具体包括:(一)垄断协议;(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法》第8条有关行政垄断的规定与经济垄断并列。
二、垄断协议
垄断协议,也称为卡特尔,是指经营者之间达成或者采取的旨在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和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垄断协议分为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横向垄断协议是指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形成的垄断协议。纵向垄断协议是指经营者与下游交易相对人达成的垄断协议。
根据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下列垄断协议:
1、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
2、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
3、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
4、限制购买新技术、新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5、联合抵制交易。
6、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根据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
1、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2、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3、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如果联通和电信的垄断行为成立,那么则要宣布电信和联通的垄断举措无效,并且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同时,要对其进行罚款,并要求其给予受害人赔偿。可以提起诉讼并提出民事,刑事处分建议。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可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同时根据第五十条规定,电信与联通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环境污染治安处罚的原则,包括处罚法定原则、过罚相当原则和责任自负原则。处罚必须依法进行,主体和依据需是法定的;处罚应与违法行为情节、性质、事实及社会危害程度相一致;违法环境行政相对人应亲自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得由他人代为承担。
家庭暴力的法律责任与界定问题。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实施者需承担民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家庭暴力的主体是家庭成员,实施者必须具有故意,并实施了殴打、捆绑等暴力行为,造成一定伤害后果。同时,家庭暴力侵害的是家庭成员的人身权利。
电子签名相关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伪造、冒用、盗用他人电子签名需承担刑事责任;违法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旨在维护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和公众利益;民事责任涉及赔偿损失和其他合理赔偿责任。
垄断行为的分类,包括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同时介绍了垄断协议的横向和纵向分类,以及我国《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禁止性规定和豁免情形。其中豁免情形需要满足法定正当性要求,并证明不会对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