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 不正当竞争行为怎么界定

不正当竞争行为怎么界定

时间:2024-11-05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1049
[案情介绍]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和要素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二款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要素包括:

一、主体是经营者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三款的规定,经营者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二、以市场竞争为目的

不正当竞争行为与其他侵权行为的区别在于其以市场竞争为目的。行为人通过损害或排挤竞争对手的手段来获取市场竞争机会,充分体现了以市场竞争为主观目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只适用于经营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的违法行为。

三、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一款的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如果经营者采取欺骗、假冒、利诱和妨碍等手段,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利益来获取市场竞争机会,就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四、损害多方利益

不正当竞争行为会损害多方的利益。首先,它会损害其他诚实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公平竞争权、自主营销权、专用权和荣誉权等。其次,它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包括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最后,不正当竞争行为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违背商业道德,通过消极落后、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等手段来抢占市场和谋取利益,扭曲供求关系,破坏健康的市场机制的形成。

不正当利诱性销售行为的定义和类型

利诱性销售是指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以特定利益之给付为“诱饵”诱使购买者优先选择购买其商品或服务的营销方式。不正当利诱性销售行为则是指经营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或商业惯例,不正当影响最终消费者购物决策,并对公平合理的竞争秩序造成或有可能造成破坏的利诱性销售行为。根据行为的方式和手段,不正当利诱性销售行为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欺骗利诱性销售行为

这种行为是指经营者以实际上不存在的利益作为诱饵,来诱使消费者优先选择购买其商品或服务。消费者在被“既得利益”的表象所迷惑时,作出了不适当的购买决策。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律属性的不同

    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不同法律属性、目的、内容、手段以及国家在调整相关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反垄断法属于公法范畴,旨在创造合法竞争的市场环境,主要调整市场构成,防止经济集中和滥用优势。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私法范畴,旨在规范市场秩序和保

  • 不正当低价销售的法律分析

    不正当低价销售的法律分析,指出这种行为是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以排挤竞争对手、独占市场为目的的行为。文章从主观目的、客观行为、危害后果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不正当低价销售对中小型企业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灾难。

  • 医生商业贿赂怎么量刑

    医生商业贿赂的量刑准则。医生若涉及商业贿赂,依据赃款数量和相关案情,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附加经济罚金。量刑还会考虑犯罪情节的严重性、自首与立功表现等因素。另外,贿赂警员和其他人员的量刑根据犯罪情节严重程度而定,若主动交代并配合调查,罪状

  • 有关认定域名构成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的要件有哪些

    人民法院审理域名纠纷案件,对符合以下各项条件的,应当认定被告注册、使用域名等行为构成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行为人注册、使用域名行为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的4个条件:一是原告请求保护的民事权益合法有效。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

  • 著作权侵权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是怎样的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数额巨大是多少
  • 不正当竞争行为怎么界定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