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法规 > 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中的若干问题

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中的若干问题

时间:2024-09-19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1344

湖北省法院对反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理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湖北省法院从1998年至2004年9月一审共审理了102件反不正当竞争案件。这些案件涉及虚假广告纠纷、商业秘密纠纷、仿冒、伪造知名商标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纠纷、伪造、冒用产品质量标志纠纷、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纠纷等多个类型。值得注意的是,每年反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受理数呈稳定的大幅增加的态势。以最近几年为例,2000年受理18件,2003年受理24件,2004年前九个月受理23件,年均增长率达到33%。这与湖北省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公民依法维权意识的提高密切相关。

一、商业秘密构成要件中的“实用性”问题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规定,部分商业秘密持有人在商业秘密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司法救济。与Trips协议第三十九条不同,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额外提出了“具有实用性”的要求。这导致那些尚不具备实用性的技术开发资料,除了能通过著作权保护的资料外,其他大部分资料被人不经许可而拿走,却因缺乏实用性而无法构成商业秘密,难以适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来保护。对于实用性的具体定义,《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未明确规定。现行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在受保护客体的要求上都有一定的“强保护”,而相对而言,《反不正当竞争法》则是一种“弱”的“附加保护”。从国际立法趋势来看,大多数国家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都将“为知识产权保护补漏”作为立法目的之一。因此,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秘密的“弱保护”也要求“实用性”,可能过于严格,失去了“兜底”保护的意义。希望相关司法解释能对这一问题进行明确规定,以更好地保护权利人的权益。

二、在审理侵犯商业秘密的案件中保密措施的合理性的认定问题

在审理商业秘密案件时,我们发现很难确定权利人是否已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目前法律对于这一问题并没有具体规定。国家工商局在《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中列举了保密措施,包括订立保密协议、建立保密制度及采取其他合理保密措施。而国家科委在《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中也规定了保密措施的内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权利人采取的保密措施应是明确、明示的,并能具体确定技术信息的范围、种类、保密期限、保密方法以及泄密责任。因此,我们认为保密措施应包括组织措施、思想措施、具体工作措施,以及商业秘密合同、企业规章制度等。只要该措施能为他人识别,在特定情形下权利人已尽合理保密努力就可以,而不能要求权利人采取非常严密周全、难以实现的保密措施,从而增加权利人的成本和投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二者虽在表面上看似存在冲突,但实际上追求的是相同的社会目标,即社会财富的增加。微软垄断案引发了关于知识产权在形成垄断中的作用以及在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的问题的思考。知识产权的取得意味着权利人取得了一种垄断地位,但当

  • 反垄断法中知识产权滥用的条款

    外资企业对反垄断法中知识产权滥用条款的关注和担忧。文章指出,外资企业在中国拥有明显的知识产权优势,可能因此受到反垄断法的关注。但反垄断法并非针对外资企业或其知识产权垄断地位,而是旨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只要不妨碍竞争,就不会

  • 有关认定域名构成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的要件有哪些

    人民法院审理域名纠纷案件,对符合以下各项条件的,应当认定被告注册、使用域名等行为构成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行为人注册、使用域名行为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的4个条件:一是原告请求保护的民事权益合法有效。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

  • 域名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吗

    人民法院审理域名纠纷案件,对符合以下各项条件的,应当认定被告注册、使用域名等行为构成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被告举证证明在纠纷发生前其所持有的域名已经获得一定的知名度,且能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区别,或者具有其他情形足以证明其不具有恶意的,人民法院

  • 如何认定是否为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 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中的若干问题
  • 商品化权之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