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化权(Merchandising Right)问题起源于英美,20世纪30年代,迪斯尼公司创作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动画形象,如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等。随后,该公司成立了一个专门从事卡通形象的“再利用”部门,授权生产者使用这些卡通形象的许可证,用于生产小件商品,如T恤衫、玩具、纽扣等。这一商业行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推动了商品化活动的蓬勃发展。
在美国,学者将虚拟角色的商品化权与真实人物的商品化权分开论述。虚拟角色分为文学作品角色和卡通角色,而日本学者将虚构角色和真实人物的商品化权统称为角色商品化权。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尚未明确商品化权这一概念,国内的法学者也有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商品化权是形象权的一部分,包括真人形象与虚构形象在内的形象付诸商业使用的权利。还有学者主张实际存在人物之商品化权和著作权人使用其作品之角色印刷于销售的商品之上的专有权利。
根据对上述观点的分析,可以认为商品化权是指将能够产生大量需求的角色或角色特征用于商品上使用的权利。商品化权的根本源泉是为大众喜爱并崇拜的人物角色、各种形象等的信誉,而隐藏在信誉背后的又是权利人为取得这种信誉而付出的劳动和努力。
知名人士和虚构角色也是一种无形资产。在本案中,被告未经已故漫画家张乐平先生家属的允许,使用张乐平先生创作的漫画形象作为商标及企业形象,侵犯了张乐平先生继承人的权利。原告作为著作权人张乐平的继承人,合法继承了该著作权的财产权。
然而,本案中被告将原告享有版权的美术作品用于商标的行为,并非著作权意义上对于作品的使用。著作权侵害是著作权人按照著作权的规定行使财产权的行为,即著作权人可以复制、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或者改编、翻译、注释、编辑等方式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因此,法院在计算赔偿额时只是“酌情”让被告赔偿10万元,而具体的赔偿额计算方法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商品化权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像本案这样的争议。商品化权是为了满足特定顾客的需求,将能够产生大量需求的角色或角色特征用于商品上使用的权利。在本案中,被告未经授权使用张乐平先生的漫画形象作为商标及企业形象,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是保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享有独立权益的标识、商号、商标、企业名称、商品名称、广告语等,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在本案中,被告未经授权使用张乐平先生的漫画形象作为商标及企业形象,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
因此,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10万元,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原则。
商业秘密的定义、重要性及其保护制度。商业秘密指未公开、具实用性并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技术和经营信息。劳动者有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现行保护制度主要基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秘密对企业竞争力和生存发展至关重要,集体协商代表也应遵守保密义务。
自主选择权的法律意义。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有权根据自身需求和意愿自主选择经营者、商品品种和服务方式。法律规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保护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禁止经营者违背消费者意愿进行销售行为,政府也不得滥用权力限制消费者选
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措施。首先建议增加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拓宽执法范围;其次,扩大执法权限,强化查处力度;再次,加重法律责任,增强可操作性;最后,进一步排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确保工商部门独立执法。
建立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对限制性商业行为进行规制的法律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建立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对限制性商业行为进行规制的必要性。首先,为了遏制知识产权滥用,需要反垄断法来弥补民商法调整的缺陷。其次,完善我国对限制性商业行为进行有效规制的法律体系,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