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法规 > 论对引入误解 误认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禁止

论对引入误解 误认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禁止

时间:2024-01-08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1363

引人误解、误认行为的特征

引人误解、误认行为的本质

引人误解、误认行为属于欺骗性交易行为,即行为人通过带有欺骗性标志或宣传手段的认识功能和心理功能,诱使消费者误购其商品的行为。

引人误解、误认行为的表现形式

引人误解、误认行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正当地利用其他正当经营者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致使自己经营的商品与他人享有良好声誉的商品混淆,鱼目混珠以推销自己的商品;另一类是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制造假象,诱使消费者误购。

引人误解、误认行为的具体形式

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违背商业道德的经营者常采用以下引人误解、误认行为:1. 引人误解、误认的仿冒行为: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满,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满,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2. 引人误解的标识行为:经营者在商品上隐匿依法应当标明的商品质量、制成分、性质、用途、生产者、生日、地效期限、产地、不源等,或对此作引人误解的表示。3. 引人误解的广告行为:经营者通过内容与事实不相符合或可能使人产生错误判断的广告宣传,诱导消费者上当的交易行为。主要表现为商品广告中有关商品质量、性能、功效等的说明不符合商品情况;擅自改变广告审批表批准的宣传内容,进行虚假或夸大宣传;使用模糊、言过其实、不明确的广告陈述故意引起消费者误解。4. 引人误解的价格表示:经营者利用虚假或令人误解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常见形式有对损坏的商品或变质不耐用的商品减价,而未提代有关商品缺陷的情况;声称特价销售,实际上与其他经营者的价格无区别;声称某种商品价格只能购得其主要部分,其它配套部分须别行付款购买;对种类物商品,只标价格不标商品单位以及虚假降价,模糊标价等。

引人误解、误认行为的共同特征

1. 行为人实施引人误解、误认行为主观上出于故意。其主观目的在于引诱消费者误入圈套,对其商品造成误购,从而牟取非法利益。2. 行为人在交易过程中采取了欺骗性交易手段,或仿冒他人知名商品,或故意隐瞒消费者进行判断至关重要的情况来诱人上当;或含糊其词,诱发人产生错误联想而误购。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办理域名过户?

    如何办理域名过户以及如何处理域名纠纷。办理过户需要创建模板并提供相关材料,如身份证或营业执照等,然后通过关联域名完成过户流程。对于域名纠纷,依据相关司法解释,只有满足特定条件才能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如被告具有恶意注册、使用域名等行为。

  • 社交软件上的网络图片侵权问题

    社交软件上网络图片侵权问题,涉及图片转载、网页抄袭、网络上载下载、网络转载、P2P下载侵权、网络链接侵权、域名抢注侵权以及网络游戏和网络隐私侵权等方面。侵权行为的认定主要依据是否出于营利目的、是否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作品,以及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等因素。侵

  • 商标被抢注后高价售卖的合法性问题

    商标被抢注后高价售卖的合法性问题。我国法律规定恶意抢注商标并高价出售是不合法的,构成不正当竞争。对恶意抢注行为可以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并建议企业及早进行商标注册,确定商标类别,制定应对商标被抢注的方案,以保护自身品牌权益。

  • 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的法律分析

    商标与商号的定义、区别及权利冲突问题。商标与商号虽都是知识产权范畴,但存在区别。权利冲突的产生涉及宏观原因、知识产权特性、地域影响、法律不完善和利益诱因。判断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的标准是混淆标准,即文字相同或近似导致市场混淆,构成不正当竞争。

  • 反垄断法中知识产权滥用的条款
  • 不正当低价销售的法律分析
  • 我加盟一家店,自己高仿又开了一家算侵权吗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