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法规 > 海南经济特区反不正当竞争条例

海南经济特区反不正当竞争条例

时间:2023-10-09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141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障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原则,结合海南经济特区的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 适用范围

在海南经济特区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经营者),必须遵守本条例。同时,从事与市场竞争有关活动的组织和个人,也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经营者的权利

经营者不论所有制形式、行业种类和经营规模,都有依法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并且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非法限制、干扰或歧视。

第四条 竞争原则

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并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第五条 监督检查责任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正当联合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于法律、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行为,应按照其规定执行。

第六条 政府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参与市场竞争,并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政府应支持和保护一切组织、个人利用投诉、舆论等各种合法手段,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社会监督。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支持或包庇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七条 奖励制度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举报不正当竞争行为,如果经监督检查部门查证属实,应当给予举报者表彰奖励。

第二章 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八条 价格欺骗

经营者不得以下列形式进行价格欺骗,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权益:

  1. 谎称降价;
  2. 使用引人误解的模糊语言、文字或其他形式表示价格;
  3. 对同一商品使用两套价格,低价报价,高价结算;
  4. 在明示的商品价格之外增加收费;
  5. 利用计量器,使商品的结算数量与实际数量不符,从而影响商品的明示价格;
  6. 其他价格欺骗形式。

第九条 低价销售商品

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以下情形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1. 销售鲜活商品;
  2. 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其他积压的商品;
  3. 季节性降价;
  4. 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第十条 虚假宣传

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份、性能、用途、生产者、生产日期、有效期限、产地等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的情况下,不得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广告。新闻单位及其工作者不得对经营者或商品进行虚假新闻报道,以谋取非法利益。

第十一条 禁止手段

经营者不得采用以下手段从事经营活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平、公正评标原则

    评标过程中应遵循的公平、公正原则,以及依法评标、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评标的要求。同时提到了合理、科学、择优评标的理念,对未提供证明资料的评审原则以及对有利于投标人的评审的把握。文章还强调了反不正当竞争的重要性,以及在评审出现分歧时采用记名表决的方式和保密

  • 如何举报微商虚假宣传行为

    如何举报微商虚假宣传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涉嫌虚假宣传的微商。虚假宣传行为包括夸大产品性能、对原材料标示含糊、使用无效许可证、宣称是某品牌的更新换代产品、打着出口转内销等旗号。公民可以通过收集证据、选择投

  • 山东省反不正当竞争办法

    山东省反不正当竞争办法,旨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和监督检查机制,明确了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举报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对举报人保密和奖励。同时,规定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

  • 消费者保护在竞争法立法目的中的体现

    竞争法的利益保护中心的历史变迁及其理论基础。现代竞争法起源于法国判例法,涉及反不正当竞争。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国家将消费者利益置于中心位置,竞争法的目的逐渐转变为以消费者保护为终极目标。这是因为消费者立法与竞争法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立法者意识到消费者承

  • 专利纠纷案件的管辖
  • 反垄断法中知识产权滥用的条款
  • 侵犯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的区别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