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终止并不会产生经济补偿金。但是根据《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发[1986]77号文)的规定,国有企业的老职工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获得不超过12个月的经济补偿金。然而,自2001年12月26日劳动部发文《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废止后在有关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生活补助费问题的复函》的颁布以来,经济补偿金的支付规定发生了一些变化。
根据上述文件规定:
(一) 在《规定》废止后,对于在《规定》废止前被企业录用的职工,当劳动合同期满与企业终止劳动关系时,应根据职工在《规定》废止前的工作年限支付生活补助费,最多不超过12个月。如果地方有关于生活补助费支付的规定,可以按照地方规定执行;如果地方没有相关规定,则以《规定》废止时间为准。
(二) 对于国有企业中的原国有企业职工终止劳动合同后是否支付生活补助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三) 这里提到的生活补助费和经济补偿金是同一概念。
(四) 目前市场上仍然执行的是:对于原国有企业的固定工,首次劳动合同到期终止时支付不超过12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如果原固定工在1996年之后又重新续订了合同,那么在合同到期终止时将不会支付经济补偿金。
(五) 如果劳动合同中有关于终止时经济补偿的约定,则应按照约定执行。
经济补偿金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一般来说,经济补偿金的具体金额是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和工资标准来计算的。
计算公式如下:经济补偿金 = 工作年限 × 月工资
工作年限的计算标准是: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对于工作时间超过6个月但不满1年的,按照1年计算;对于工作时间不满6个月的,按照半个月工资标准支付。
月工资的计算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是根据职工在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的前12个月的个人月平均工资计算的,但工资计算标准最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原告马某和张某与被告中国某银行汝南县支行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被告终止了二原告的合同工作,二原告经过劳动仲裁和法院裁定后,面临无法执行的问题。法院认定原、被告签订的劳动合同为有效合同,被告擅自终止合同属于违约行为。因仲裁裁决书中的被诉人中心分理处不具备
公司被收购后员工的补偿权益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被收购后员工的劳动合同不受影响,不需要支付补偿。但如果涉及裁员,员工有权要求经济赔偿金,赔偿标准按工作年限计算。若新公司要求重新计算工龄并终止劳动合同,员工可要求相应经济补偿。整体而言,公
劳动保障公益岗位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出现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公益性岗位、以及劳动合同终止的其他情形等。在公益岗位上,劳动合同不适用关于无固定期限和经济补偿的规定。
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期满时,特定情形下应延长或按工伤保险规定执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选择继续履行或要求支付赔偿金;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包括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