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期满情形。根据劳动保障部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除依法续订或应延期的合同外,劳动合同自然终止,双方权利义务结束。劳动合同的终止时间应以劳动合同期限最后一日的二十四时为准。
根据1994年第七十三条规定,劳动者在退休、患病、负伤、因工负伤或患、失业、生育等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
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劳动者退休时可以享受基本养老保险。根据国务院1995年颁布的《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职工到达法定离退休年龄,个人缴费累计满15年或在实施前连续工龄(包括缴费年限)满10年的人员,都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月领取养老金。
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规定参加工作的职工和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退休后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者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劳动者已退休;二是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或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
根据民法第九条规定,公民自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根据民法第二十条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其为失踪人。
根据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或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其死亡。
在民事领域中,公民死亡、被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将丧失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在劳动领域中,公民死亡、被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意味着劳动合同一方主体资格消失,劳动合同因缺乏一方主体而终止。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依法宣告人破产时,应在裁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内送达债务人和管理人,并在裁定作出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已知人,并进行公告。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管理人应在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十日内,持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的裁定,向破产人的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一旦被依法宣告破产,其主体资格将消失,劳动合同因缺乏一方主体而终止。
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解散是指已成立的公司因公司章程或法定事由停止经营活动,并开始清算,使公司法人资格消失的法律行为。由于公司解散将导致公司法人消失,因此在公司解散情况下,劳动合同因缺乏一方主体而终止。
考虑到与后续条文中有关经济补偿规定的衔接,本条款仅规定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情况下,劳动合同终止。
除劳动法规定的五种情形外,劳动终止的其他情形可由法律和行政法规作出规定。考虑到维持劳动合同终止制度的统一性以及劳动合同终止并无地方特殊性等因素,劳动合同法未授权地方性法规设立劳动合同终止制度。
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多种情形,包括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等情形。对于病退或退职的情况,由于属于劳动合同终止情形,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辞退员工补偿标准的问题,重点介绍了补偿金与辞退原因的关系。无论是自辞还是被辞,关键都在于辞退的原因。支付补偿金的情形包括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11种情形和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12种情形。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
离职后劳动关系的中断问题,主要依据劳动合同的解除和劳动关系的终止规定。劳动者单方解除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也有特定情形。解除后,用人单位需出具证明并办理相关手续,劳动者需遵守竞业限制。
劳动合同终止条件的约定问题。一些用人单位随意约定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导致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权益无法真正得到保护。为此,《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终止进行调整,取消约定终止条件的规定,新增了法定终止情形,并规定了附条件的合同的效力。当事人不应以自己的行为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