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诉用人单位:劳动者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用人单位的行为,要求其履行劳动合同并支付工资。
2. 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解决劳动争议并获得工资补偿。
1. 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劳动者在此情况下需要书面通知用人单位,但为了避免劳动争议,最好采用书面通知的方式进行解除劳动合同。
2. 试用期内解除合同的工作交接:在解除试用期内的劳动合同时,劳动者需要做好工作交接,以避免因未能交接而造成损失,并承担相应责任。
此外,劳动者在行使辞职权时还需注意以下两点:1. 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劳动合同约定了违约金或用人单位支付了培训费等,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按约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提前通知用人单位的时间:根据《劳动法》第31条的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如果超过30日,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用人单位应予以办理。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法》没有明确提及不可抗力解除权,但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不能克服的自然灾害或客观事件,以及社会事件和法律政令的变化等情况,可以导致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而解除。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用人单位有权解除的情况包括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且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被追究刑事责任等。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可以依法终止。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
逼迫员工无法忍受自行离开。因而采取的”拖延战术“。用人单位不给员工安排岗位,不发工资,属于事实上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也就是辞退了劳动者。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标准为每工作1年支付2个月本人工资。
单位和员工约定劳动7天不发放工资的约定是不合法的,只要员工付出了劳动,员工就有享受劳动报酬的权利。员工可拨打12333针对投诉相关事务进行咨询。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
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50条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