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诉用人单位:劳动者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用人单位的行为,要求其履行劳动合同并支付工资。
2. 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解决劳动争议并获得工资补偿。
1. 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劳动者在此情况下需要书面通知用人单位,但为了避免劳动争议,最好采用书面通知的方式进行解除劳动合同。
2. 试用期内解除合同的工作交接:在解除试用期内的劳动合同时,劳动者需要做好工作交接,以避免因未能交接而造成损失,并承担相应责任。
此外,劳动者在行使辞职权时还需注意以下两点:1. 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劳动合同约定了违约金或用人单位支付了培训费等,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按约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提前通知用人单位的时间:根据《劳动法》第31条的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如果超过30日,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用人单位应予以办理。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法》没有明确提及不可抗力解除权,但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不能克服的自然灾害或客观事件,以及社会事件和法律政令的变化等情况,可以导致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而解除。劳动保障公益岗位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出现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公益性岗位、以及劳动合同终止的其他情形等。在公益岗位上,劳动合同不适用关于无固定期限和经济补偿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规定。只有在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或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这两种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才能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违约金的设立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将被视为无效。双方在约定违约金时应遵守法律规定。
逼迫员工无法忍受自行离开。因而采取的”拖延战术“。用人单位不给员工安排岗位,不发工资,属于事实上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也就是辞退了劳动者。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标准为每工作1年支付2个月本人工资。
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50条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