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秘密的定义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人民法院应根据涉及信息载体的特性、权利人保密意愿、保密措施的可识别程度、他人通过正当方式获得的难易程度等因素,来认定权利人是否采取了保密措施。在用人单位存在商业秘密并采取了一定的保密措施,劳动者也知悉的情况下,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劳动者的保密义务仍然存在。即使未与劳动者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劳动者仍然有责任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这是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负有的忠诚义务。然而,如果用人单位没有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有关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可能无法被认定为商业秘密,员工则无需承担保密义务。这可能导致员工不需要履行竞业限制的相关条件。
2、竞业限制的定义
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与其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知悉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人员协议约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不得从事与本单位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劳动保障公益岗位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出现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公益性岗位、以及劳动合同终止的其他情形等。在公益岗位上,劳动合同不适用关于无固定期限和经济补偿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规定。只有在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或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这两种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才能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违约金的设立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将被视为无效。双方在约定违约金时应遵守法律规定。
当该合同条例出台之后竞业限制的补偿标准问题,无疑是目前各方讨论的焦点。《珠海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规定,企业与员工约定竞业限制的,在竞业限制期间年补偿不得低于该员工离职前一年从该企业获得的年报酬总额的1/2。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向用人单位支
仲裁委经审理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3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仲裁委遂作出了对该公司的申诉请求不予支持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