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问:我是某广告设计公司的总经理。2013年5月公司与李某签订劳动合同书,聘请李某为公司设计师。2015年9月,公司搬迁新址至重庆财富中心。李某因嫌上班地点远离自己居住地,遂向公司提出辞职。同月,公司与其签订解约合同书。合同约定签订之日即为劳动合同解除之日,同时约定,李某辞职6个月内不得在类似岗位工作或泄露公司设计秘密的竞业禁止条款。10月份,李某便在另一家广告设计公司担任设计师。请问,解约合同书中的竞业禁止条款有效吗?我们公司可以起诉李某违约吗?
答:张女士所述情形属于典型的以解约合同解除劳动合同的案例。根据张女士所述,双方原签订的劳动合同已经因为新成立的解约合同书而解除。合同解除后,李某是否受相关合同约束呢?根据解约合同书关于竞业禁止条款的约定,李某应当遵守。理由是根据合同法规定,解约合同书实际上又是成立了一个新的合同关系,其相关约定自然对缔约双方具有约束力。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3条规定,一旦签订了竞业禁止条款,就应当加以遵守。因此,解约合同书中的竞业禁止条款有效,如果李某不遵守,可以到法院起诉。
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支付标准。竞业限制是保护商业秘密的手段,对劳动者自由择业权利进行限制。补偿金的支付时间应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支付标准和形式可由当事人约定,若无约定,可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确定。用人单位在竞业限制协议生效前应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
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岗位与职责、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纪律以及商业秘密保护。合同中详细说明了乙方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甲方的劳动保护和工作环境标准,以及劳动报酬的细节。同时,合同强调了劳动纪律和商业秘密保护的重
员工签订竞业限制的有效性,包括一般员工和高级职员的不同认定。对于接触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是为了保护企业利益。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竞业限制范围、地域、期限需双方约定,且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同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解除竞业限制协议的权利。
竞业禁止协议属于劳动合同的一部分,与劳动合同法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所以通过上面的规定可以看出,竞业禁止协议对于离职后不属于公司员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