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内如何依法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
时间:2024-09-01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都知道由于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每位员工都有试用期限,为了使新员工能适应岗位要求。员工入职后,如果在试用期内无法完成既定目标的,用人单位就直接解除劳动关系。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试用期内怎么进行依法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希望分享的内容能够有所帮助。
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关系,如果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用人单位的解除劳动关系权利并非无限制
尽管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有权解除劳动关系,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随意行使这一权利。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他们需要承担起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举证责任。如果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阶段没有充分了解和确认"录用条件",那么他们将面临较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建议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规章制度和入职登记等文件中明确规定劳动者的录用条件和违反这些条件的法律后果。这样一来,一旦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可以依据上述证据来解除劳动关系。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录用条件不仅需要明确,还必须合法有效。在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销售岗位的员工时,将完成一定任务作为录用条件。然而,我们认为这种"录用条件"是不合适且不合法的。
其他解除劳动关系的合法理由
除了试用期内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外,用人单位还可以根据其他合法理由解除劳动关系,例如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等。然而,我们认为将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与绩效考核等因素直接挂钩是不合适的。因为绩效考核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如果用人单位将劳动者的就业权利与这些因素直接联系起来,就会过度扩大用人单位的自主管理权限,侵犯劳动者的就业权利和劳动权利。在司法实践中,类似于"末位淘汰制"的不合理考核制度已被判定为违法。当然,在具体案件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发放工资记录确认劳动关系
发放工资记录在确认劳动关系中的作用。通过介绍劳动关系确认的条件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说明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成立,以及工资记录的重要性。文章详细阐述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不同依据、适用法律、主体资格、关系性质以及工作实施和责任承
-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及手续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流程及所需手续。变更投保人需经过原、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同意,并提供相关文件。对于因原投保人身故等原因变更的,还需提供死亡证明等文件。更正信息时需投保人本人签字。涉及投保人保障责任的险种变更时需填写健康告知书。部分信息变更可通过
-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特别是在个人承包经营中的劳动关系问题。合法的承包关系中,承包人与所雇劳动者之间是独立的用工关系,与发包人之间并无劳动关系。但如果承包人原系发包人单位职工,则承包行为是双方履行劳动合同的特殊方式,双方劳动关系依然存续。判断劳动
-
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关系认定的规定。劳动关系的建立需通过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在用工一个月内订立。同时,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即使没有书面合同,满足一定条件如主体资格、劳动规章制度适用等,劳动关系仍然成立。
-
60岁员工签劳务合同的法律依据
-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
伤残补偿金是否属于遗产继承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