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协议时,可以约定固定年限。然而,根据法律规定,这个固定年限一般不得超过六个月。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时,应当约定以下内容:
劳务派遣协议应当明确派遣岗位以及被派遣劳动者的数量。
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的期限,即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工作的时间。
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确定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和支付方式。
劳务派遣协议应当规定违反协议的责任,包括违约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劳务派遣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且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的数量,不得超过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
具体而言,临时性工作岗位指的是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此外,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会规定具体的比例,用工单位在确定劳务派遣用工数量时应遵守这一比例限制。
劳务派遣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完全派遣是指派遣公司承担一整套员工派遣服务工作,包括人才招募、选拔、培训、绩效评价、报酬和福利、安全和健康等。
转移派遣是指劳务派遣需要的企业自行招募、选拔、培训人员,再由派遣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由派遣公司负责员工的报酬、福利、绩效评估、处理劳动纠纷等事务。
减员派遣是指企业将自行招募或已雇佣的员工的雇主身份转移至派遣公司,企业支付派遣公司员工派遣费用,并由派遣公司代付所有可能发生的费用,包括工资、资金、福利、各类社保基金以及承担所有雇主应承担的社会和法律责任。这一形式的目的是减少企业的固定员工,增强企业在面对风险时的组织应变能力和人力资源的弹性。
试用派遣是一种新的派遣方式,即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将新员工转至派遣公司,然后以派遣的形式试用。这一形式的目的是为了在准确选才方面提供更多保障,减少选拔和测试过程中的误差风险,有效降低人事成本。
除了上述几种形式,劳务派遣还可以采取短期派遣、项目派遣、晚间派遣、钟点派遣、双休日派遣以及集体派遣等形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派遣方式。
劳务派遣工合同未到期时的裁员处理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裁员是否合法决定了是否需要劳务派遣单位赔偿。同时介绍了劳务派遣的定义、优势以及被派遣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待遇和政治权利等。
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后订立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的事宜。协议中明确自劳动合同届满日起终止劳动合同,双方基于劳动关系的权利和义务随之终止,同时就最后工作日、财产返还、经济补偿金支付等进行了详细约定。协议还强调了劳务费用、保险费用等条款,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问题一、为用工单位困扰的工伤、社保等劳动争议,是否应该由劳务派遣单位承担责任,用工单位启用劳务派遣模式后能否不承担相应责任?在实际案例中,即使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在派遣协议中约定“工伤
对用工单位而言,劳务派遣公司提供的是派遣工;而劳务外包提供的却是针对某个相对独立项目的全部劳务服务。劳务派遣签订的是劳务派遣合同,劳务外包签订的是劳务外包合同,服务性质不同协议性质也完全不同。劳务派遣关系中,如果因为工作给派遣员工造成损害时,劳务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