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基于派遣协议成立的民事合同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当遵循私法自治的原则,并在合同中自行协商确定。
尽管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在派遣协议中可以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但这些约定只对双方有效,对于被派遣劳动者并不生效。被派遣劳动者仍然可以基于与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分别形成的法律关系主张自己的权利。即使在派遣协议中约定“工伤事故用工单位概不负责”,该约定对劳动者也不生效。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劳动者仍然有权要求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为了防范类似的用工风险,用工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
在处理与服务外包公司的关系时,用工单位应持谨慎态度,尽量与具备劳务派遣资质的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由于法律对劳动服务外包的界定模糊不清,其法律特征无法明确辨识,因此只要客观行为更类似于劳务派遣,法院通常会认定为劳务派遣关系。然而,一些服务外包公司并没有劳务派遣资质,这给用工单位带来了被法院认定与劳动者建立事实劳动关系的风险。
建立和完善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或服务外包单位之间的责任分担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法院认定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或服务外包单位需要对劳动者承担连带责任,事先约定的责任分担约定可以为事后的责任分担提供依据。不论劳动者向用工单位还是向劳务派遣单位或服务外包单位主张权利,一方承担责任后可以依据约定向另一方追偿超过自己应承担责任的部分。
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甲、乙双方就甲方将部分生产项目分包给乙方达成的外包服务协议。协议内容包括甲方选择乙方为其产品外包加工方,乙方负责生产运作和保证产品质量,合同期限及劳务费用的结算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等。此外,还涉及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和续订等事项。
建筑企业的劳动关系认可及法院的态度。劳动部规定建筑企业将工程发包给无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时,发包方需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规章,认定发包方与实际施工人使用人员存在劳动关系。然而,这一规定存在一些问题,法院在处理相关案件时态度暧昧不明
不同工程劳务分包企业的资质标准,包括木工作业分包企业、砌筑作业分包企业和抹灰作业分包企业的资质标准。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资质等级要求,包括注册资本金、技术负责人和作业人员的数量和等级、劳务分包合同额等。不同资质等级的企业有不同的业务承包范围。
劳务挂靠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包括劳务挂靠人员的招录与变更、劳务费用、工伤事故处理、劳务挂靠协议的期限、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和其他等方面。甲方可自行招录或委托乙方招聘劳务挂靠人员,并需遵守合同规定处理劳务纠纷、工作事故或工伤等。合同期满可顺延,但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