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资产补偿费用包括无法搬迁的土地、房屋、建筑物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以及因搬迁而导致机器设备损失的补偿等。
对于企业经营场地通过租赁获得的情况,拆迁会导致租赁关系终止,因此需要保障企业在租赁合同中的期待利益。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拆迁补偿对象是国有土地上的建筑物及附属物,对于空地或净地的补偿,拆迁法规并没有统一规定。对于集体土地上的建筑物拆迁也没有明确规定。
一些企业通过招拍挂或划拨的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然而,土地管理法中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方面仅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没有详细的规定。
各地的拆迁土地补偿往往与房屋、建筑物补偿计算在一起,存在不明晰、不透明的情况,使得权利人无法获得合理补偿。
对于房屋、建筑物的补偿,应以相关房产证明登记的建筑面积为计算标准。如果由于历史原因无法办理房产证明和土地证明,可以通过实际丈量确定。房屋、建筑物的价值一般应由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共同委托评估公司评估,评估公司根据相关评估技术标准确定房屋、建筑物的实际价值。
设备搬迁安装费用应根据国家和当地规定的货物运输价格和设备安装价格进行计算。机器设备分为可搬迁设备和不可搬迁设备。可搬迁设备的损失费用包括拆卸费用、运输费用、安装费用和调试费用等。功能损失费用包括机器精度下降和不合格产品增多。对于不可搬迁设备,拆迁将导致设备废弃,因此应根据设备的成新价和重置价进行补偿。
在实际操作中,拆迁非住宅房屋的设备搬迁和安装费用应有确定的标准。对于无法恢复使用的设备,应按设备重置价结合成新给予补偿。
停产停业损失包括实际经营损失和预期经营损失。
停产停业费用是法律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部分。筆者认为停产停业费用不仅应包括原材料、半成品等物品的实际损失,还应根据往年同一时期的实际销售额或利润额确定补偿数额。这部分费用往往直接影响企业的赔偿总额,因此是维权的重点。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于因征收房屋导致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应根据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停产停业期限等因素进行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该条例并没有统一规定具体的标准和计算方法,其他法律和行政法规也没有进行规定。在实践中,补偿标准和依据常常由市一级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性文件规定,各地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存在差异。
拆迁补偿费用包括搬迁前期费用和搬迁过程中发生的停工费用、机器设备调试修复费用,以及物资的拆卸、包装和运输、解聘员工补偿费等费用。
对于可搬迁的设备,应根据继续利用的原则进行异地搬迁安装,继续投入使用。因此,设备搬迁和安装费用是拆迁必然引起的损失,拆迁人应予以补偿。
因拆迁而导致员工解聘的安置补偿费用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中没有详细规定,属于拆迁当事人相互协商争取的项目。如果拆迁导致员工解聘,应根据具体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结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给予补偿。
拆迁奖励费用是基于拆迁政策产生的费用,包括速迁费和拆迁奖励费等。
在拆迁过程中,为了加快拆迁进度,拆迁人往往采取速迁奖励的方式鼓励被拆迁人和承租人尽早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搬出拆迁范围。奖励费用的金额由拆迁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也可以由拆迁人、被拆迁人、实际承租人之间协商确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拆迁厂房的所有人和使用人发生分离,奖励费用应支付给实际使用被拆迁厂房的承租人,这已经在政策性文件中规定,也是合理的做法。
企业固定资产的保险准则。该准则的目的是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并规定了处理固定资产危险转移、损失请求等保险事务的相关规则。准则明确了保险的范围和对象主要是易引起灾害致重大损失的固定资产,如建筑物、机器设备等。投保流程包括申请、审核和经办部门的具体职责。投
甲工厂与乙租赁公司签订了一份机器设备租赁协议,约定租赁5台机器设备1年,租金每月8000元。双方约定不得提前终止合同,违约需支付10000元违约金。然而,甲厂在使用了三个月
企业拆迁需要按照法律规定及时足额地赔偿各项费用,包括基地补偿费、房屋补偿费、装修费、安置费、搬迁费、机器设备损失的补偿费、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停工费、解聘员工补偿费
融资租赁是指由出租方融通资金为承租方提供所需机器设备,具有融资、融物双重职能的租赁业务。根据我国现行财务制度有关规定,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租赁的设备,租赁期满,按合同规定设备所有权转归承租方,不必另行办理所有权转让的手续。采用融资租赁办法租入固定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