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规定,当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以下情形之一出现时,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经济补偿: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的行为导致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一款无效,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除以上情形外,还有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经济补偿。
如果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或者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无需事先通知用人单位即可立即解除合同。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后,有权获得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是为了补偿劳动者可能面临的经济损失而向劳动者额外支付的一定数额货币。
根据第九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一旦解除合同的条件达成,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根据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出现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如果因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如果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如果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在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如果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除以上情形外,还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劳动者被解雇后,有权获得基于离职前平均工资和工作时间长短的经济补偿金。若劳动者的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则支付标准受限。同时,双倍工资与补偿金为不同概念,公司需依法支付两者费用。具体支付标准和情境有所区别,用
人事人员处理职工入离职手续应注意的事项。包括合同解除通知期限、违反法律法规的后果、离职工作交接、相关费用结算、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以及社保和公积金减员手续等内容。另外,还讨论了员工离职的两种情况,即员工主动离职和企业因员工不符合要求等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情
员工离职后的工资支付问题。单位应在员工离职当天结清所有报酬和费用,不得克扣工资。只有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如代扣个人所得税、代缴社会保险费用等,用人单位才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一定费用。若单位拒绝结清工资或苛扣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可以找单位协商要求结清工资,并且支付经济补偿金,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对于公司破产没有按时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情形在实践中很常见,此时,劳动者应该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债务人财产受无因管理所产生的债务;债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