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实习生在实习中受伤的责任归属应当区分为三种情况认定:
1、在校生的实习是通过学校安排、推荐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用人单位作为实习生进行劳动的劳动条件提供人,劳动工作的安排指挥者和某种程度劳动成果的获得者,应当为实习生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的劳动条件,当实习生在劳动中受到伤害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学校作为学生的施教者、监护人和实习活动的推荐者应当预见实习生在实习劳动中必然存在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因此,学校和用人单位应当对实习生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实习生可以选择要求其中一方或者两方承担赔偿责任。
2、在校生的实习过程未经学校安排或者推荐。实践中,由于实习生的学习时间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进行实习;实习单位接收实习生也不需要学校的有关推荐或者证明资料,实习活动是学生自行联系的,实习过程也没有向学校老师或者有关部门报告。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学校在平时的监管活动中尽到了监管责任,对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适当的告知或宣传活动,就应当由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受伤承担主要责任。因为,实习单位作为实习生劳动条件提供人,劳动工作的安排指挥者和某种程度劳动成果的获得者,无论何时都负有为实习生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的劳动条件的责任。同时,学校毕竟对学生负有监管的义务,应当尽可能的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基于此种监管责任,学校要对在校生在实习中受伤承担补充责任。即在用人单位不能支付全部赔偿费用危害到受伤学生的治疗或康复时,由学校先行垫付相关费用。
3、参与实习的在校生是未成年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该学生的实习活动是否有学校的参与,学校都应与实习单位一起对该学生在实习中的受伤负连带责任。因为,学校作为其学生的监护人,对未成年的学生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严格的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行为能力有限,学校对其承担较之其他成年学生更重的监管责任。
实习合同的解除权利与责任。单位解除实习合同需满足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违反劳动纪律、失职营私舞弊等条件,并需提前通知劳动者。劳动者解除实习合同需提前通知单位,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试用期内、单位违法等,可随时通知解除。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可通过裁员解除实习合同
实习期员工被辞退是否合法的问题。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实习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否则违法。文章列举了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多种情形,如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违反规章制度、重大失职等。除此之外,用人单位不得随意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在试
实习期和试用期在劳动合同中的不同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被视为就业,因此实习期没有确定的限制时长。而试用期必须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来确定试用期的长短,且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实习期是指在校学
一位实习生在试用期内因为觉得工作没有成就感而提出辞职的情况。作者表达了在这段实习期间的一些感受和经历,包括学到的东西、与同事的相处以及思考后的决定。同时,文章还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的一些规定,说明了试用期双方双向选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