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单方降低劳动者工资的做法是违法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并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工资待遇必须经过与劳动者协商并取得劳动者书面同意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将违反劳动法规定。
一种常见的违规行为是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甲方有权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以及乙方的工作表现随时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和劳动报酬,乙方不得拒绝”,并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随意降低劳动者的工资待遇。这种行为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17条和第29条的规定,劳动报酬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合同义务。用人单位单方调整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属于变更劳动合同的范畴,必须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
根据法律规定,无论是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用人单位降薪的权利,还是以调岗为由,都不能未经劳动者同意即单方决定降薪。如果用人单位未经劳动者同意而降低工资待遇,劳动者有权申请劳动仲裁追讨被克扣的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这种情况指的是企业与劳动者签订个别劳动合同方式确定的变更。在这种情况下,调整工资是一种双向的法律行为,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企业可以提出调整工资的要约,劳动者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如果劳动者接受,双方达成变更协议,用人单位降低劳动者工资待遇不违法,双方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不接受,可以拒绝签订合同,此时用人单位再降低劳动者工资待遇则违反法律规定,应承担违约责任。
另一种情况是企业根据效益情况对工资进行普遍调整,这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调高工资,这是企业增加义务的单方承诺,一般情况下不会引发纠纷,是合法的;另一种是降低工资,这是企业削减义务的单方要约。企业降低工资的行为必须符合劳动法规的规定。如果企业没有履行协商程序,没有制定调整工资方案,没有以通知的方式告知员工,也没有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备案,该项工资调整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劳动合同期满但签订的培训协议未完时,劳动者是否可以辞职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如果服务期未到期,劳动合同应延长至服务期满。如劳动者违约辞职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服务期不影响劳动者正常的工资调整。
公司不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申请劳动仲裁及要求赔偿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扣留劳动者工资,如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支付工资及经济补偿,并可要求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电话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包括要求单位补缴社保、支付
公司不签合同的各种风险及赔偿责任。包括用人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的工资赔偿和经济补偿;员工不签合同导致劳动关系解除的风险;不签合同带来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以及超过一年未签书面劳动合同被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因此,公司需重视合同管理,
劳动者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被解雇并扣工资时的维权措施。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双倍工资、补缴社保、支付经济补偿金,若被违法辞退,还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和相关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法规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