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可以约定员工擅自离职违约金的情形有两种:
如果员工接受了用人单位的专项培训,并签订了服务期协议,但违反了服务期协议的约定,就需要支付违约金。
如果员工签订了竞业禁止协议,并违反了协议内容,就需要支付违约金。
除了以上两种情形,劳动合同不能约定违约金。
如果员工擅自离职,没有交接工作,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用人单位可以追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员工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如果员工违反了服务期约定,就需要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员工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约定服务期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员工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员工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员工,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与员工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员工经济补偿。如果员工违反了竞业限制约定,就需要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除了上述情形,用人单位不得与员工约定由员工承担违约金。
法定违约金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的违约金。在一些法规中,明文规定了违约金的比例。根据合同的内容、违约的性质和程度的不同,确定违约金的方法和数额也有所不同。
如果有关条例明确规定了违约金比例,就可以按照该比例直接计算违约金的数额。如果有关法规只规定了违约金一定比例范围,就需要通过人民法院或合同仲裁机关确定一定的比率,才能计算出违约金的数额。
约定违约金是由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这种违约金是在违约金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合同是一种从合同,如果主合同无效,违约金合同也无效。违约金合同是诺成合同,不以预先给付为成立要件。约定违约金合同又是一种附条件合同,通常情况下,违约行为发生时,违约金合同生效;违约行为不发生,违约金合同不生效。
违约金合同可以分为概括性和具体性两种。概括性违约金合同是指当事人对违约行为不做具体区分,概括约定凡违约即支付违约金。具体性违约金合同是指当事人针对不同的违约行为所约定的违约金,如约定根本违约违约金、债务不履行违约金、债务部分履行违约金、债务迟延履行违约金。
员工擅自离职给单位造成损失时的追偿问题。文章指出,用人单位的损失应以实际发生的损失为准,认定劳动者过错时需考虑岗位职责和经营风险,赔偿金额需综合考虑工资收入和过错程度。同时,提及了员工擅自离职违约金的法律依据,包括《劳动合同法》中的相关条款。用人单位
零时工离职要提前多少天的问题。零时工离职应参照双方签署的劳动服务合同或口头协定,如无约定,则可随时提出,但需给雇主合理的准备时间。对于返聘员工离职提前告知的天数,并无统一规定,需参照劳动合同或协议中的预先约定。员工擅自离职造成损失,公司有权根据合同要
试用期自动离职的后果取决于是否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如果通知了用人单位,则单位需要出具离职证明,并办理档案和社保的转移手续。如果未通知单位擅自离职,并给单位造成损失,则员工需要进行赔偿。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
保密协议中的商业秘密无论是在任职期间还是离职后,知悉企业商业秘密的员工都负有保密的义务,这是法定义务。员工在离职之后,若擅自公开或使用,则构成侵权,严重的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保密义务一般是法律的直接规定或的随附义务,不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否签订保密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