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可以约定员工擅自离职违约金的情形有两种:
如果员工接受了用人单位的专项培训,并签订了服务期协议,但违反了服务期协议的约定,就需要支付违约金。
如果员工签订了竞业禁止协议,并违反了协议内容,就需要支付违约金。
除了以上两种情形,劳动合同不能约定违约金。
如果员工擅自离职,没有交接工作,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用人单位可以追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员工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如果员工违反了服务期约定,就需要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员工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约定服务期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员工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员工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员工,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与员工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员工经济补偿。如果员工违反了竞业限制约定,就需要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除了上述情形,用人单位不得与员工约定由员工承担违约金。
法定违约金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的违约金。在一些法规中,明文规定了违约金的比例。根据合同的内容、违约的性质和程度的不同,确定违约金的方法和数额也有所不同。
如果有关条例明确规定了违约金比例,就可以按照该比例直接计算违约金的数额。如果有关法规只规定了违约金一定比例范围,就需要通过人民法院或合同仲裁机关确定一定的比率,才能计算出违约金的数额。
约定违约金是由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这种违约金是在违约金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合同是一种从合同,如果主合同无效,违约金合同也无效。违约金合同是诺成合同,不以预先给付为成立要件。约定违约金合同又是一种附条件合同,通常情况下,违约行为发生时,违约金合同生效;违约行为不发生,违约金合同不生效。
违约金合同可以分为概括性和具体性两种。概括性违约金合同是指当事人对违约行为不做具体区分,概括约定凡违约即支付违约金。具体性违约金合同是指当事人针对不同的违约行为所约定的违约金,如约定根本违约违约金、债务不履行违约金、债务部分履行违约金、债务迟延履行违约金。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包括用人单位需提前说明裁员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并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并支付补偿金等步骤。同时,劳动合同法对裁员程序进行严格限制,规定了不得裁减特定员工的范围,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中国关于退休离职补偿金的相关法律规定。其中详细描述了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多种情形和标准计算方法。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职工在遭遇工伤时的相关待遇和费用支付方式。涉及的内容包括工伤治疗、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等,旨在为公众普
辞职后工资结算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大部分企业不会在员工离职当天结算工资,而是等到下个月统一发放。劳动者需按要求提交辞职申请并完成工作交接后,方可离职。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途径要求支付工资。同时,劳动者
工人退休年龄的法律规定。针对不同群体,如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和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工人等,详细阐述了他们的退休年龄和相关条件。此外,还包括特殊工种和破产国有企业职工等特定群体的退休政策。最后,提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