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保障 > 辞退解雇 > 劳动者擅自离职是不是合法的以及应该如何处理

劳动者擅自离职是不是合法的以及应该如何处理

时间:2023-11-02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5940
劳动者不想干了,想要换个工作,他们可以直接走了,不去公司办理离职吗?接下来手心律师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劳动者擅自离职是否合法。

劳动者擅自离职的合法性及处理方式

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然而,根据第37条规定,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此外,《劳动法》第102条规定,如果劳动者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擅自离职的定义

劳动者擅自离职是指劳动者未经口头或书面报告,擅自离开所在单位及其所担任的工作职务或岗位的违法违约行为。

处理方式

用人单位应在教育劳动者自觉守法、守约的同时,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对劳动者擅自离职的行为进行限制和处罚。此外,根据《劳动法》第17条第2款和第90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中与劳动者约定针对擅自离职行为的损失赔偿条款。如果可以计算出损失额,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按实际损失额进行赔偿;如果无法计算损失额,可以约定一个具体的索赔数额。此外,根据《劳动法》第91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还可以要求招用该擅自离职但尚未与本单位结束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综上所述,劳动者擅自离职,即未办理离职手续,是违法的行为。对于因劳动者擅自离职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劳动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此外,这种行为也表明劳动者的不诚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有企业裁员的法律规定

    国有企业裁员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出现严重经营困难、经营方式调整或破产重整等情形下,可以进行裁员。裁员条件需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裁员顺序有优先留用人员。国有企业裁员需遵循提前说明情况、提出方案、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等程序。

  •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包括用人单位需提前说明裁员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并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并支付补偿金等步骤。同时,劳动合同法对裁员程序进行严格限制,规定了不得裁减特定员工的范围,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 辞职后是否可以当天拿工资

    辞职后工资结算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大部分企业不会在员工离职当天结算工资,而是等到下个月统一发放。劳动者需按要求提交辞职申请并完成工作交接后,方可离职。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途径要求支付工资。同时,劳动者

  • 工人退休年龄法律规定

    工人退休年龄的法律规定。针对不同群体,如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和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工人等,详细阐述了他们的退休年龄和相关条件。此外,还包括特殊工种和破产国有企业职工等特定群体的退休政策。最后,提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和通知。

  • 新劳动法辞退员工补偿规定是什么
  • 公司向员工要求赔偿工作失误的合法性
  •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的赔偿金标准
劳动保障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