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应在一个月内向劳动部门申报工伤。如果单位没有申报,员工或其家属可以在一年内自行申报。
经劳动部门认定为工伤后,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将评定伤残等级。如果劳动部门认定不属于工伤,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根据伤残等级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申请人可以向社保部门申请赔偿。如果单位没有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由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职工发生工伤后,首先需要申请工伤认定。在治疗伤情相对稳定或医疗终结期满后,如果存在残疾或影响劳动能力,应接受劳动能力鉴定。
初次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人应在工伤伤情稳定或医疗终结期满三十日内向本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申请人需要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书,并提供身份证、工伤认定决定书、职工工伤医疗相关资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如果申请人不满意初次鉴定结论,可以申请复查鉴定或直接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
工作人员在收到申请人的资料后,首先进行初审,核查资料是否完整有效,以及申请人是否符合申请鉴定的条件。如果资料不完整,工作人员会及时告知申请人需要补充的资料。如果资料完整且在申请时效内,工作人员确认申请人的伤情相对稳定且存在劳动功能障碍或生活自理障碍,会开具介绍信和发出《伤残职工劳动能力鉴定表》,并指定医疗机构进行医学鉴定。
本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在受理申请后的60天内,将申请提交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定评残日期和评残地点后,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电话通知成员和申请人参加评残。根据规定的程序和评残标准,对申请人进行医学鉴定,并作出书面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如果需要,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天。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包括用人单位需提前说明裁员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并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并支付补偿金等步骤。同时,劳动合同法对裁员程序进行严格限制,规定了不得裁减特定员工的范围,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中国关于退休离职补偿金的相关法律规定。其中详细描述了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多种情形和标准计算方法。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职工在遭遇工伤时的相关待遇和费用支付方式。涉及的内容包括工伤治疗、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等,旨在为公众普
辞职后工资结算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大部分企业不会在员工离职当天结算工资,而是等到下个月统一发放。劳动者需按要求提交辞职申请并完成工作交接后,方可离职。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途径要求支付工资。同时,劳动者
工人退休年龄的法律规定。针对不同群体,如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和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工人等,详细阐述了他们的退休年龄和相关条件。此外,还包括特殊工种和破产国有企业职工等特定群体的退休政策。最后,提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