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65条的规定,对于因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履行的合同,可以由企业签订地或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来管辖。基于此规定,对于我国公民与国(境)外企业签订的劳动(工作)合同,如果劳动(工作)合同的履行在我国领域内,那么发生的劳动争议可以依照我国《企业条例》第2条第4款的规定,由劳动(工作)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来受理。
涉外劳动争议的分类
根据劳动者工作地点的不同,可以将涉外劳动争议分为两类:劳动者在我国境内提供劳动服务的涉外劳动争议和劳动者在我国境外提供劳动服务的涉外劳动争议。
劳动者在我国境内提供劳动服务的情况具体包括:
(1) 外国人直接受雇于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即劳资双方均非中国公民或中国企业,而劳动者提供劳动服务的地点是在中国境内;
(2) 外国人受雇于外国企业后被派往其在中国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劳动者在我国境外提供劳动服务的涉外劳动争议的情况包括:
(1) 外国人受雇于中国企业并被派往境外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工作;
(2) 中国人受雇于中国企业后,被派往境外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工作;
(3) 中国人在国外直接被境外的外国企业雇用;
(4) 中国人被中国企业雇用后被派往境外为外方提供劳动服务。以上各类争议应当适用我国关于涉外劳动争议的法律来解决。
劳动仲裁中的管辖权异议问题。申请人提出了将案件移送至特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的请求,基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管辖原则,并引用了相关法律规定。文中解释了劳动仲裁及管辖权异议的概念,并阐述了仲裁委的管辖范围、提出异议的期限及审查处理流程。
《最高人民法院(四)》已于2012年12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无管辖权为由对劳动争议案件不予受理,当事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一)经审查认为该劳动人
劳动仲裁管辖争议是劳动争议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又称地区管辖,以行政区域作为确定劳动仲裁管辖范围的标准。指劳动仲裁委员会件受理的自己无管辖权的或不便于管辖的劳动争议案件,移送有权或便于审理此案的劳动委员会。指两个劳动仲裁委员会对案件的管辖发生争议,由双方
第一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无管辖权为由对劳动争议案件不予受理,当事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第三条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用人单位申请撤销终局裁决的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中级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