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案件的管辖问题
时间:2023-09-15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劳动争议案件的管辖问题
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
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1条规定,劳动争议应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管辖。如果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那么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负责管辖。
劳动争议诉讼的管辖
首先,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而不是劳动仲裁委员会,因此不能以劳动仲裁委员会所在地作为确定人民法院管辖的依据。根据民事诉讼法有关地域管辖的原则,应该由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另外,由于劳动争议双方之间存在特殊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的地址相对固定。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1条规定,劳动争议应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管辖。因此,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更适合进行管辖。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仲裁委员会所在地之外的中级人民法院无权管辖劳动争议案件,这对人民法院的工作是不利的。其次,由于劳动仲裁委员会的组织设置不统一,与法院的设置也不同,许多市辖区尚未设立劳动仲裁委员会,甚至在某些直辖市只有一个市级劳动仲裁委员会,而法院却有两个以上中级人民法院。如果规定由劳动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确定案件的管辖,将导致案件过度集中于劳动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增加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负担。为了解决用人单位与履行劳动合同地不在同一地的问题,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八条规定,劳动争议案件应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进行管辖。在法释14号司法解释颁布之前,劳动争议管辖的实践比较混乱。有些案件是对县、市、区级仲裁机关裁决不服而向法院起诉的,也有些案件是直接对市级或省级仲裁机关裁决不服而向法院起诉的。当事人向法院起诉时,一般由基层法院立案受理,但也时常发生区级仲裁裁决由市中院作为一审,或省、市级仲裁裁决由基层法院作为一审的情况。这种级别管辖和管辖衔接的混乱既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权益,也容易滋生审判中的不正之风。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权问题,以及仲裁裁决的类型、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撤销终局裁决的方式、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和劳动者工作年限的合并计算。对于管辖权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时法院应如何处理。同时,文章还明确了仲裁裁决的类型和中级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劳动争议案件的适用范围、受理、申请期限、仲裁申请主体不适格的处理、重新裁决、增加诉讼请求的处理、管辖以及用人单位合并分立时的劳动争议处理等问题。劳动争议包括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形成劳动关系后的纠纷等。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管辖权的确定
劳动争议管辖权的确定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管辖是指确定劳动争议案件由哪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的制度。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劳动争议仲裁实行特殊地域管辖,不允许当
-
劳动仲裁管辖权异议申请书
劳动仲裁中的管辖权异议问题。申请人提出了将案件移送至特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的请求,基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管辖原则,并引用了相关法律规定。文中解释了劳动仲裁及管辖权异议的概念,并阐述了仲裁委的管辖范围、提出异议的期限及审查处理流程。
-
劳动仲裁案件管辖原则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司法解释
-
劳动仲裁过后如何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