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发生时,如何确定法院的管辖地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发生法院管辖异议的劳动争议,有以下解决途径:
劳动争议的处理采用仲裁前置的处理程序,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一方可以依法到法院起诉。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1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的管辖地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确定。如果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那么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负责管辖。
对于仲裁结果不满意的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的诉讼有以下三种情形:
1. 员工起诉:员工一般在劳动合同履行地起诉,以确保仲裁管辖地与法院管辖地一致。
2. 企业起诉:企业起诉可能导致起诉地与仲裁地不一致。
3. 双方都起诉:从劳动者的角度出发,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法院应当管辖此类诉讼。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所在地不一致的特殊案件。仲裁由劳动者在合同履行地提出,而起诉由企业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提出。因此,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果没有在用人单位所在地进行仲裁,是否可以直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提起诉讼。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那么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因此,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地可以与劳动争议诉讼的管辖地不一致,但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仲裁裁决书没有明确指定起诉法院:如果裁决书明确指定了管辖法院,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只能到指定的法院起诉;如果裁决书没有明确指定管辖法院,任何一方都可以选择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法院起诉。
2. 劳动者没有对仲裁裁决提起起诉:如果劳动者在合同履行地起诉,用人单位在单位所在地起诉,那么劳动争议诉讼应由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权问题,以及仲裁裁决的类型、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撤销终局裁决的方式、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和劳动者工作年限的合并计算。对于管辖权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时法院应如何处理。同时,文章还明确了仲裁裁决的类型和中级人民法院
劳动争议案件的适用范围、受理、申请期限、仲裁申请主体不适格的处理、重新裁决、增加诉讼请求的处理、管辖以及用人单位合并分立时的劳动争议处理等问题。劳动争议包括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形成劳动关系后的纠纷等。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
第一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无管辖权为由对劳动争议案件不予受理,当事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第三条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用人单位申请撤销终局裁决的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中级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
劳动争议案件管辖权提出时间在什么时候?民诉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