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管辖是根据行政区域确定劳动仲裁管辖范围的一种形式。它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一般地域管辖是指根据劳动争议发生地的行政区域确定管辖范围,这是最常见的方式。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17条规定:“县、市、市辖区仲裁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设区的市的仲裁委员会和市辖区的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
特殊地域管辖是指法律法规特别规定劳动争议由某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例如,如果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由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管辖。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18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处理。”
专属管辖是指法律法规规定某类劳动争议只能由特定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例如,境外履行的劳动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只能由合同履行地仲裁委员会管辖。另外,一些地方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由设区的市一级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
级别管辖是指各级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的分工和权限。一般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区(县)一级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本区内普通劳动争议。
市一级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外商投资企业或本市重大劳动争议。
移送管辖是指劳动仲裁委员会将自己无管辖权或不便于管辖的劳动争议案件移送给有权或便于审理的劳动委员会。例如,根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的规定,区(县)级劳动仲裁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将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报送上一级劳动仲裁委员会处理。
指定管辖是指两个劳动仲裁委员会对案件的管辖发生争议时,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则向共同的上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由上级部门指定管辖。
根据江苏省的相关法律法规总结,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范围包括以下情况:
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以下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
各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本区行政区域内除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以外的案件,包括:
各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本县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
高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本开发区注册经营的各类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本开发区注册经营的各类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
根据《江苏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印发〈江苏省劳动仲裁案件研讨会纪要〉的通知》第十一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双方劳动争议的管辖问题在本省境内发生劳动争议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如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劳动合同履行地依法设有分支机构(如分公司或办事处等)的,按照方便当事人行使诉权的原则,当事人有权选择向劳动合同履行地仲裁委员会或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合同履行地可以是工资报酬支付地或实际工作岗位地等。”
申请劳动仲裁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包括申诉书的撰写内容、申诉期限、向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提出申请以及履行调解书或裁决书确定的义务。同时,文章还列举了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争议类型,包括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各类争议、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的争议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权问题,以及仲裁裁决的类型、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撤销终局裁决的方式、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和劳动者工作年限的合并计算。对于管辖权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时法院应如何处理。同时,文章还明确了仲裁裁决的类型和中级人民法院
劳动争议案件的适用范围、受理、申请期限、仲裁申请主体不适格的处理、重新裁决、增加诉讼请求的处理、管辖以及用人单位合并分立时的劳动争议处理等问题。劳动争议包括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形成劳动关系后的纠纷等。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
劳动者面对单位不支付加班工资时的应对措施。劳动者应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同时注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原则和仲裁申请的一年时效限制。同时,劳动者应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加班事实的存在。若劳动者能提供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证据但拒不提供,用人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