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调解 > 为何高管人员劳动争议诉求难以得到法院支持

为何高管人员劳动争议诉求难以得到法院支持

时间:2023-11-07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6239
近些年来,中高层管理者,甚至股东老板劳动争议案件有越来越频发的趋势,各种不同的诉求则更是层出不穷、不胜枚举。由于这一劳动群体在单位身居要职,身份特殊,他们的劳动争议呈现出与普通劳动争议案件不同的特点,就算案由、诉请相同,但他们最终得到的可能是与普通劳动者截然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欢迎阅读。

高管人员劳动争议诉求难以得到法院支持

一、高管人员索要加班费的诉讼请求

高管人员索要加班费的诉讼请求通常难以得到法院的支持。由于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与普通劳动者不同,他们的工作时间也难以与其他员工等同看待。在实践中,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经常在离职后向公司主张加班费。然而,高管人员的工作时间相对灵活,经常需要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处理公司事务。这与高薪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相适应。许多公司在规章制度中规定"部门主管以上的员工加班,不支付加班费",这显然违反了法律规定。为了避免高级管理人员提出加班费的诉求,公司常常采取不定时工作制度来应对,这种情况下,加班费的要求很难得到法院的支持。

二、高管人员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诉讼请求

根据目前的司法态度,如果高管人员负责公司的人事管理,并且公司其他员工都已经签订了劳动合同,那么高管人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诉求难以得到合理解释,他们要求双倍工资显然违反了未签订劳动合同诚实信用原则和工作职责,因此不应得到法院的支持。如果高管人员不负责公司的人事管理,只要与公司存在聘任协议、入职登记手续或薪酬、工作职责的约定,就可以认定存在劳动合同,不轻易适用双倍工资的惩罚性条款。

三、用人单位与高管人员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

对于用人单位与高管人员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特别是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一直存在争议。如果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证明解除的合法性,否则就是违法解除,这将极大限制用人单位的用工自由。然而,从公司法的角度来看,用人单位与高管人员的关系是建立在依赖基础上的,两者之间是委任与被委托的关系。一旦高管人员未能履行勤勉、谨慎的义务,做出与商业判断规则相违背的决定,公司就会失去对其的信任,委任关系应当可以解除。

四、高管人员提成工资或绩效奖金的诉讼请求

对于高管人员提成工资或绩效奖金的诉讼请求,首先应尊重双方的约定。只要双方的约定是合理的,原则上应按照双方约定的提成条件、比例、基数等执行。其次,高管人员与普通劳动者不同,普通劳动者只要提供劳动就应获得相应报酬,不承担经营风险。但是对于高管人员来说,出于激励和约束的考虑,可以将提成工资、奖金与工作实绩、公司业绩挂钩。

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法院和法官基于公正和衡平的观念不愿意支持高管人员的"天价"索赔。然而,由于缺乏法律依据,法院往往通过灵活处理时效、证明责任承担等方式,尽量避免造成当事人之间权益严重失衡的局面。

高管人员的权益问题涉及劳动法律和公司法律。劳动法律侧重于保护劳动者权益,而公司法律追求效益,注重激励和约束。两个部门法的立法目的和价值不同,导致对高管人员权益方面的规定各有侧重,甚至存在潜在的冲突。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司法方面的工作,还需要立法方面的努力。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名称规范的通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名称规范的通知。通知详细规范了不同种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名称,包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以及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劳动人事争议

  • 劳动关系的法律保护范围

    我国劳动关系的法律保护范围及相关法律法规。劳动关系的具体法律规定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并详细阐述了关于劳动关系的认定、赔偿、争议处理等方面的规定。同时,文章还指出了不受法律保护的劳动关系,如在校学生兼职、退休人员返聘等。

  • 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

    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在劳动争议发生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调解员需具备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等条件。调解程序包括听取双方陈述、疏导和达成协议。达成协议后应制作调解协议书,如未履行可申请法院发出支付令。若调解无果,当事人可依法申请仲裁。

  •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一般调解程序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一般调解程序,包括当事人申请调解、调解委员会受理并进行调查核实、召开调解会议听取双方陈述并进行调解以及达成调解协议等步骤。调解委员会应在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结束调解,确保调解效率。

  • 试用期辞职拖欠工资的解决方式
  •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职责
  • 劳动关系确认的法律性质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