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为多久
时间:2024-06-18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为多久
一、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时效期间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计算起点是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
二、仲裁时效期间的中断和继续计算
根据前款规定,仲裁时效期间可以因以下情况中断:1. 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2. 当事人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3. 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无法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仲裁时效将暂时中止。一旦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仲裁时效期间将继续计算。
三、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
对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情况,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期限的限制。然而,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四、仲裁庭裁决时效
根据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仲裁庭应当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裁决。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仲裁委员会主任可以批准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然而,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如果仲裁庭逾期未作出裁决,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如果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仲裁庭可以先行裁决该部分事项。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之日起生效,而裁决书则在送达后并不立即生效。当事人如对裁决书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否则裁决书将产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的生效时间有所不同。
-
工资争议的诉讼时效
工资争议的诉讼时效问题。劳动者在发生劳动报酬争议后有一年的时效期间申请仲裁,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不受时效限制,但终止后需在一年内提出。用人单位需保存支付工资凭证至少两年,劳动者需在此期限内提出主张,否则可能因举证困难而难以维权。此外,部分省市限制劳动者主
-
劳动仲裁时效期间及中断、终止规定
劳动仲裁时效期间的相关内容,包括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一年时效期间以及中断和终止的相关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内的特殊规定和申请劳动仲裁所需的材料也有详细说明。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等。
-
集体劳动争议办案时效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及相关规定,包括仲裁时效的中断、中止和重新计算的情况。对于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关系,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时效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后必须在一年内提出申请。
-
劳动仲裁时效规定的概述
-
请求确认劳动纠纷诉讼时效过了怎么办
-
竞业限制仲裁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