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史女士与某餐饮服务公司签订的业务承揽合同引发了一场纠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向劳动仲裁部门提出了申诉,但遗憾的是,劳动仲裁部门以该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驳回了她的申诉。
经常有一些市民将经济纠纷的问题带到劳动仲裁机构寻求解决。同样,经济仲裁委员会也经常接到劳动纠纷的投诉。
实际上,经济仲裁委员会和劳动仲裁部门是两个不同的单位,它们的职责和管辖范围有着明显的区别。经济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各类经济纠纷,包括各类合同纠纷及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民事纠纷的当事人可以通过协议等方式自行选择经济仲裁机构处理纠纷,而进入经济仲裁程序的案件实行“一裁终局”原则。
相比之下,劳动仲裁机构处理的案件要求当事人双方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而引发的争议;二是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而引发的争议;三是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引发的争议;四是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根据现行规定,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不能协商选择纠纷的处理机构,而是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理。具体而言,先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进行审理,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一方可以按照“两审终审”的原则进入诉讼程序进行处理。
有关部门提醒广大市民,在遇到需要仲裁的情况时,请先明确区分“两种”仲裁的性质差异,以便能够明确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之日起生效,而裁决书则在送达后并不立即生效。当事人如对裁决书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否则裁决书将产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的生效时间有所不同。
中国劳动仲裁中当事人的请求权及劳动仲裁与一般仲裁的区别。当事人有权申请一裁终局的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争议,包括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仲裁裁决在一定条件下具备法律效力。劳动仲裁与一般仲裁在申请程序、机构设置和裁决效力等方面存在区别。法律规定仲裁程序以
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与途径。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可通过调解仲裁解决,如仲裁不服可提起诉讼。同时,对于试用期超过法定期限的情况,用人单位需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仲裁维权
未签订合同协议拖欠工资的处理方法。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申请仲裁等方式维权,仲裁时要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试用期辞职后追讨工资的方法包括与公司协商、寻求调解、申请劳动仲裁、向有关机关投诉和提起民事诉讼。解决纠纷时,应先申请劳动仲裁,再考虑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