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9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在以下情形下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在适用法律、法规方面存在错误。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权管辖该劳动争议。
仲裁裁决违反了法定程序。
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
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
如果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查核实发现仲裁裁决存在上述情形之一,将裁定撤销该裁决。
根据《仲裁法》第58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具体情形包括:
裁决涉及的事项没有仲裁协议。
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该事项。
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了法定程序。
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
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
如果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查核实发现仲裁裁决存在上述情形之一,将裁定撤销该裁决。如果人民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也将裁定撤销。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之日起生效,而裁决书则在送达后并不立即生效。当事人如对裁决书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否则裁决书将产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的生效时间有所不同。
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与途径。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可通过调解仲裁解决,如仲裁不服可提起诉讼。同时,对于试用期超过法定期限的情况,用人单位需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仲裁维权
辞职后工资结算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大部分企业不会在员工离职当天结算工资,而是等到下个月统一发放。劳动者需按要求提交辞职申请并完成工作交接后,方可离职。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途径要求支付工资。同时,劳动者
企业离职补偿金延发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在用人单位延迟支付经济补偿金超过一个月时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经济性裁员的定义、条件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劳动者可以依法获得应得的经济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