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双方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途径解决争议:调解、仲裁、诉讼或协商。
劳动争议应当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如果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那么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负责处理该争议。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如果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救济或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将会中断仲裁时效期间。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
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那么仲裁时效将被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将继续计算。
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限制。但是,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申请人必须以书面形式提交仲裁申请,并根据被申请人的人数提交相应的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 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 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的姓名和住所。
如果书写仲裁申请书存在困难,申请人可以口头申请,并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录在笔录中,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时,必须以书面形式提交申请。申请书应当明确提供以下信息:申请人的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位;企业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被申请人的情况;申请请求和事实根据;委托代理人的资格和代理权限;申请日期等。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之日起生效,而裁决书则在送达后并不立即生效。当事人如对裁决书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否则裁决书将产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的生效时间有所不同。
辞职后工资结算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大部分企业不会在员工离职当天结算工资,而是等到下个月统一发放。劳动者需按要求提交辞职申请并完成工作交接后,方可离职。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途径要求支付工资。同时,劳动者
工厂裁员未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申请劳动仲裁。文中介绍了申请劳动仲裁的途径、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并列举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所适用的劳动争议范围。劳动者可根据法律规定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李某与劳服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案件。李某在劳服公司工作期间,因工资福利待遇低及未参加社会保险等问题产生争议。案件分析涉及劳动仲裁时效和劳动保障监察时效的规定,以及不同观点对李某诉求的看法。最终,根据规定,李某的仲裁申请已超过时效,劳动仲裁和劳动监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