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诉讼 > 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与诉讼时效的联系与区别

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与诉讼时效的联系与区别

时间:2024-10-03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683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3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六十日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确已超过仲裁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该条规定将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人的仲裁申请时效与劳动争议诉讼时效划上等号,以至于造成审判实践中有大量劳动争议诉讼的权益人因超过60日的仲裁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被判决驳回诉讼请求而得不到司法上的救济。笔者认为,《解释》的该条规定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以澄清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与诉讼时效的关系,切实保护劳动关系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笔者不揣浅陋,拟就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与诉讼时效的联系与区别作一探究,以期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

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与劳动争议诉讼时效的联系与区别

一、诉讼时效与劳动争议诉讼时效的定义与特点

诉讼时效是指根据民事法律规定,权利人通过诉讼程序行使请求权利的有效期限。一旦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将无法强制义务人履行其义务。虽然权利人在诉讼时效届满后仍可提起诉讼,但其权利将无法得到法律保护。因此,诉讼时效可以视为权利消灭的时效制度。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是指劳动争议关系中的权益主张人在法定期限内未行使请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从而失去了依诉讼程序行使权利的法律制度。

二、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是指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以保护其合法权益的制度。最早出现于国务院1987年7月31日发布的《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中,根据不同劳动争议的种类,规定了不同的申诉时效,分别为60日、30日和15日。

随后,国务院1993年7月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将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统一规定为6个月。进一步,1994年7月5日颁布的《劳动法》以法律的形式对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做出了规定,规定了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此外,1995年8月11日劳动部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

三、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与劳动争议诉讼时效的联系与区别

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与劳动争议诉讼时效都是关于劳动争议纠纷的时效制度,但二者存在一些联系和区别。

联系: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与劳动争议诉讼时效都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都要求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行使权利。同时,两者的计算起点都是根据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来确定。

区别: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是指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的期限,而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是指劳动争议关系中的权益主张人在法定期限内未行使请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此外,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在不同的法规中有不同的规定,而劳动争议诉讼时效在《劳动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及其起算

    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及其起算。一般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三年,特殊情况下为一年。诉讼时效的起算基于权利主体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的那一天。不同情境下,诉讼时效的起算点有所不同,包括约定履行期限、无履行期限、附条件或期限的债权请求权等。人身损害赔偿中,

  • 劳动纠纷处理程序的操作规程

    劳动纠纷处理程序的操作规程及企业减少劳动纠纷的措施。包括劳动纠纷的登记和仲裁程序、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文化手段等方面的内容。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预防和处理劳动纠纷,降低风险并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 崔某与莱阳某调味品公司劳动争议案件

    崔某与莱阳某调味品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案件。崔某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在公司工作,后因工作事故受伤并遭到解雇。崔某提出多项仲裁请求,包括经济补偿金、双倍工资等。经过仲裁和法院审理,最终判决调味品公司支付崔某经济补偿金12400元,其他请求因超过仲裁时

  • 彩礼请求权的诉讼时效

    彩礼请求权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婚姻法的司法解释,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已办理结婚登记但未共同生活、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等情形下,彩礼的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同时,根据民法总则规定,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

  • 拖欠工资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 提起劳动诉讼的条件
  • 工伤赔偿协议的诉讼时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